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调查问卷
为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我们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请你放心地如实填写。在你认为合适的表述前的序号上打“√”“()”里填写相关信息,除非标明“可多选”的题目外,其他均为“单选” 。
1.请问您现在是( )年级?(学生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2.当你觉得遇到校园欺凌相关问题时,知道可以找哪些人帮忙解决吗?
完全不知道
只知道找班主任
知道找班主任、德育老师
知道找老师、家长,还有其他同学帮忙
很清楚,老师、家长、学校里好多人都能找
3. 要是你向老师反映校园欺凌的事儿,老师通常多久会回应你呀?
好几天都没回应
过了1-2天才回应
当天就回应
很快,上课或者课间就回应
几乎马上就回应,特别及时
4. 你觉得家长在校园欺凌治理里,参与得多不多呀?
完全没感觉家长参与
很少听说家长参与
有时候能感觉到家长参与
经常能看到家长参与治理相关事儿
家长一直都积极参与
5.学校里不同老师(像班主任、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等),在处理校园欺凌问题上,配合得怎么样?
各管各的,根本不配合
不太配合,沟通起来费劲
一般,有时候能一起处理
配合得还可以,能一起解决问题
配合特别好,齐心协力处理
6.你觉得同学之间哪些行为算校园欺凌呀?(可多选)
打架、动手打人
骂人、说很难听的话
故意不理睬、孤立同学
抢同学东西、让同学花钱
在网上骂同学、传同学坏话
7.要是有同学欺负人,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才对?
让欺负人的同学给被欺负的道歉就行
老师批评一下欺负人的同学
老师要找欺负人的同学谈话,让他知道错在哪
得让家长也知道,一起教育欺负人的同学
要严肃处理,比如记过、参加特殊教育活动
让他彻底改正
8.如果看到同学被欺凌,你会?(单选)
立即报告老师
告诉家长
帮助被欺负同学
旁观不介入
害怕牵连自己
9. 你觉得大人们(老师、家长)对校园欺凌的看法,和你们学生想的一样吗?
完全不一样,他们不懂我们
不太一样,好多想法合不上
有一些不一样,但能理解
大部分一样,就是细节有差别
完全一样,想法特别一致
10.对于用“开班会讨论、心理小课堂”这些方式去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你觉得怎么样?
没意思,不想参加
一般般,参加了也没用
还可以,能知道点东西
挺好的,能学到咋应对欺凌
特别好,特别想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11. 你希望以何种方式参与反欺凌工作?(多选)
设计宣传海报
担任调解员
参与规则制定
匿名建议箱
主题班会发言
其他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教龄:
5年及以下
6至10年
11至20年
21年及以上
3.您在学校承担的管理职责(可多选):
班主任
年级组长
德育部门工作
无专门管理职责
其他(请注明:
4.您认为校内不同学科教师在校园欺凌治理中,参与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学科教学任务重,无暇参与
学校未明确非班主任教师的治理职责
教师自身认为“欺凌治理是德育/班主任专属工作”
缺乏跨学科欺凌治理培训,不知如何参与
5.您在处理欺凌事件时是否遭遇过以下观念冲突?(多选)
家长认为“孩子打闹不必干预”
家长要求严惩施暴者(如体罚)
家长拒绝承认孩子施暴行为
家长反对引入外部机构介入
未遇到明显冲突
6.学校向家长宣传校园欺凌治理理念、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可多选):
家长会集中讲解
微信群/家校平台推送资料
发放纸质宣传手册
组织专题培训(如家长课堂)
未主动宣传,家长咨询才回应
7.当前协作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多选)
责任划分模糊
沟通渠道不畅
资源支持不足
专业能力欠缺
家长配合度低
行政程序繁琐
缺乏激励机制
其他
8.您认为当前校园欺凌治理的主要责任主体是?(多选)
学校管理层
班主任
学科教师
心理教师
家长
教育行政部门
社区机构
公安机关
社会组织
其他
9.学校制定了校园欺凌协同治理相关制度或方案用以指导和保障您的有效参与(单选)
非常赞同
比较赞同
一般赞同
比较不赞同
非常不赞同
10.您认为在小学校园欺凌协同治理中,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进行了真诚且深入的沟通(单选)
非常赞同
比较赞同
一般赞同
比较不赞同
非常不赞同
11.您认为校园欺凌治理中,传统观念(如“孩子打闹无需过多干预”“家丑不可外扬” )对教师自身的影响程度:
影响极大,处理时优先遵循传统观念
有一定影响,会在传统与现代理念间犹豫
影响较小,以现代治理理念为主
几乎无影响,严格按现代标准处理
完全不受影响,理念清晰且坚定
12.在校园欺凌治理实践中,您遇到的因传统观念引发的冲突场景是(可多选,可简要举例 ):
教师内部对“是否惩戒欺凌学生”存在分歧(部分认为“要宽容,以说教为主”
家长认为“被欺凌学生应‘打回去’,而非找老师/学校”
学校部分领导强调“维稳”,倾向于“大事化小”处理欺凌事件
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被欺凌是‘丢脸’,不敢报告”
13. 您认为校外机构参与校园欺凌治理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可多选):
学校与校外机构沟通协调成本高
校外机构专业资源(如心理干预、法治支持)难以及时适配校园场景
缺乏政策/机制保障,协作持续性差
教师对校外机构作用认知不足,主动对接少
1. 您的孩子上几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2.您的教育背景:
初中及以下
高中/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3.您通过何种渠道了解校园欺凌信息?(多选)
学校通知
家长会
孩子反馈
社交媒体
从未关注
4. 您参与孩子校园事务沟通的频率:
几乎不参与
一学期1 - 2次
一学期3 - 5次
每月至少1次
每周至少1次
5.当您发现或怀疑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时,您向学校反馈的渠道是否畅通?(单选)
非常不畅通,不知如何联系
不太畅通,反馈后难有回应
一般,按流程反馈但效率低
比较畅通,能及时对接老师
非常畅通,沟通便捷且高效
6.当孩子涉及欺凌事件时,学校是否及时与您沟通? (单选)
总是及时
多数情况及时
偶尔延迟
从未沟通
未经历过
7.您希望以何种方式参与欺凌治理?(多选)
家长监督委员会
定期沟通会议
线上反馈平台
参与处理过程
接受防治培训
其他
8.您认为家校在校园欺凌治理中协作的主要阻碍是(可多选):
学校反馈渠道不清晰
家长工作忙,没时间参与
家校对欺凌界定标准不一致
学校对家长反馈重视不足
其他
9.您对“校园欺凌”的最初理解,更接近以下哪种?(单选)
孩子间打闹,不算欺凌
只有肢体暴力(打架、殴打)才算欺凌
语言侮辱(骂人、起侮辱性绰号)也算欺凌
社交孤立(排挤、孤立同学)也算欺凌
网络暴力(网上谩骂、传播谣言等)也算欺凌
以上行为只要对他人造成伤害,都算欺凌
10. 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您更倾向于哪种处理方式?(单选)
让孩子自行解决,大人不干涉
找对方家长私下沟通,“私下解决”
找学校老师,按学校流程处理
若涉及较严重伤害,走法律途径
11. 对于校园欺凌治理中引入“心理辅导、法治教育”等现代手段,您的态度是(单选)
没必要,孩子道个歉、受点罚就行
作用不大,传统说教更有效
有一定必要,可尝试
很有必要,能从根源解决问题
非常支持,应全面推广
12.对于完善校园欺凌协同治理,您有哪些建议(可简要阐述)?(没有写无)
问卷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参与,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