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关节脊柱骨科7月份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危重知识考试
姓名
层级
1.下列不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是()
A.意识障碍及疑似障碍、无自主能力、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传染病、药物过敏、昏迷、精神障碍等患者需佩戴腕带。
B.床头卡、腕带标识上记载患者的信息正确、字体工整、清晰、项目规范。
C.护理部将患者身份识别管理纳入全院护理质量的风险管理范畴,切实做好患者身份识别的监控工作。
D.建立腕带识别标识。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带手腕带,尤其手术、新生儿、无自主能力、危重、输血、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等特殊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辨识患者的一种必备手段,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必须双人核对,保障患者的安全。
2.下列关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不正确的是()
A.发生Ⅰ级(警告事件)事件-当事人或当班责任护士上报-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报告护士长、报告科主任、医院总值班-护士长6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护理部12小时内报告分管院长。
B.发生Ⅳ(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隐患事件)-当事人酌情报告值班医生-当事人于本班内将事件如实上报护长-上报护理部。
C.发生Ⅱ级(未造成后果事件)-当事人或当班责任护士上报-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6小时内电话报告护理部,2天内网络上报-护理部酌情报告分管院领导。
D.发生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当事人或当班责任护士上报-协助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报告护士长(24h内)-酌情上报科主任、上报护理部-记录不良事件汇总表。
3.关于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下列不正确的是()
A.遇突发事件或重大抢救、特殊案例或科室护理人员减少,不能维持正常护理工作时,护理部需对院内护理人员进行紧急调配,全院在岗护理人员须服从统一调配。
B.院内紧急救援时的调配:第一梯队为在岗经过紧急救护培训的护理人员及护士长。第二梯队为非在岗的护理人员及护士长。
C.因护理人员发生疾病、意外、紧急状态抽调等造成科室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护理工作,岗位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病区护士长向大科护士长提出申请,由大科内调配,大科内无法调配时,由大科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申请调配,护理部可协调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给予支援,其他科室不得随意拒绝。
D.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服从医院的调配,无需保持联络通畅,对无故不服从调配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4.以下关于使用手腕带识别患者身份规范正确的是()
A.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住院、有创诊疗等患者,无需佩戴腕带。
B.腕带应按规范在患者住院期间佩戴,并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科室、住院号、房号、姓名、诊断等。在采取任何医疗措施前应先核对腕带标识。
C.意识障碍及疑似障碍、无自主能力、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传染病、药物过敏、昏迷、精神障碍等患者。
D.根据不同的患者,在“腕带”上有所区分。新生儿男婴用粉色(小),女婴用蓝色(小)。
5.关于“三无”人员使用手腕带识别患者身份规范正确的是()
A.“三无”人员无儿,无伴侣,无治疗经费的人员。
B.规范使用姓名为:“W+年+月+日”。
C.规范使用姓名为:“W+年+时+分”。
D.对于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患者,办理手腕带时,规范使用姓名为:“W+年+月+日+时+分”,其中W表示“三无”人员患者,如2016年6月7日下午2点37分接诊的“三无”人员的手腕带姓名为:W201606071437。同时来2个以上无名氏姓名在分钟数字后面依次按序号1、序号2标注。
6.下列关于患者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正确的是()
A.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和有创诊疗及转运前,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如反问式查对方法、查看患者腕带标识、查对床头卡信息等,常用标识有:姓名、年龄、住院号等,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B.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在患者转交接过程中,尤其是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之间,手术室(麻复室)与病房、ICU之间、产房与病房之间只需要口头交接核对即可。
C.建立腕带识别标识。无需所有住院患者均佩带手腕带,按实际个别佩戴。
D.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只需要两种方式核对即可,无需双人核对。
7.关于使用手腕带识别患者身份规范,腕带佩戴程序正确的是()
A.未使用移动护理科室:护士完整填写手腕带上面的项目内容;单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无误后,可为患者佩戴。
B.使用移动护理科室:打印手腕带;只需单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一家属、护士-护士/医生)无误后,即可为患者佩戴。
C.(一)未使用移动护理科室:护士完整填写手腕带上面的项目内容;需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护士-护士/医生))无误后,方可为患者佩戴。(二)使用移动护理科室:打印手腕带;需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一家属、护士-护士/医生)无误后,方可为患者佩戴。
D.手写腕带与打印手腕带;需两种方式核对无误后,方可为患者佩戴。
8.以下关于使用手腕带识别患者身份规范不正确的是()
A.在重症医学病房、监护室、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普通病房等部门住院治疗或手术的患者均需佩戴。
B.在院期间,手腕带施行24小时佩戴制,专人专用,患者不能擅自取下或交换。
C.患者出院时核对后将病人腕带除去。如果病人在医院死亡,腕带也应解除。
D.工作人员随时检查保证患者随身佩戴腕带以及患者腕带的信息是否足够清晰可以辨别。观察腕带佩戴部位皮肤、血液循环等情况。
9.以下关于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院外紧急救援时的调配正确的是()
A.第一梯队由急诊科护理人员组成。第二梯队为在岗经过紧急救护培训的护理人员及护士长。第三梯队为护士长及非在岗的护理人员。
B.第一梯队由120护理人员组成。第二梯队为在岗经过紧急救护培训的护理人员及护士长。第三梯队为护士长及非在岗的护理人员。
C. 第一梯队由120护理人员组成。第二梯队为在岗经过紧急救护培训的紧急救援人员及护士长。第三梯队为护士长及非在岗的护理人员。
D. 第一梯队由120护理人员组成。第二梯队为在岗经过紧急救护培训的护理人员及护士长。第三梯队为休息第二天的护理人员。
10.对于使用手腕带识别患者身份规范正确的是()
A.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住院、有创诊疗等患者无需佩戴腕带
B.药物过敏者:在腕带上注明“xx药物(+)”。
C.腕带应按规范在为患者办入住院手续时同步佩戴,无需特别注明患者的相关信息:科室、病区、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诊断等。在采取任何医疗措施前应先核对腕带标识。
D.在院期间,手腕带施行24小时佩戴制,专人专用,患者可随意取下。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