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儿童诗中的“大地情结”教师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本问卷旨在了解“大地情结”主题儿童诗的教学现状。问卷采用匿名形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1. 您的教龄是( )
A. 1-3年
B. 3-5年
C. 6-10年
D. 10年以上
2. 您任教的年级是( )(可多选)
A. 三年级
B. 四年级
C. 五年级
D. 六年级
3. 您认为在儿童诗教学中有必要培育学生的“大地情结”(对土地的情感联结,如依恋、归属感或敬畏感)吗?( )
A.非常有必要
B.有必要
C.一般
D.没必要
4. 您认为现行语文教材儿童诗中“大地情结”的体现数量( )
A. 非常充足
B. 基本合适
C. 略有不足
D. 严重缺乏
5. 您认为儿童诗中的“大地情结”最能培养学生哪些方面?( )(可多选)
A. 对土地的情感依恋与归属感
B. 生态保护意识
C. 观察与描写自然的能力
D. 审美情趣(如感受土地的诗意美)
E. 乡土文化认同 F. 语言表达能力
6. 您认为城市学生在学习儿童诗时理解“山溪”“麦地”等意象的主要障碍是( )(可多选)
A. 缺乏农耕/土地的直接经验
B. 难以体会诗人对土地的情感(如依恋、怀念)
C. 教学资源不足(如实地观察机会)
D. 教师自身对土地情感解读不深入
E. 现代生活方式削弱土地亲近感
7. 您通常如何解读儿童诗中的自然意象?( )(可多选)
A. 分析修辞手法
B. 关联生活经验
C. 结合地域文化
D. 开展户外观察
E. 借助多媒体资源
F.挖掘意象背后的情感符号
8. 您在儿童诗教学时会专门设计“大地情结”主题的教学活动吗?( )
A. 系统设计专题活动
B. 常融入单课教学
C. 偶尔提及
D. 不涉及
9. 您最常通过哪些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儿童诗中的“大地情结”?( )(可多选)
A. 情感叙事法(讲述诗人与土地的故事)
B. 对比阅读(城乡儿童诗中的土地描写)
C. 自然观察笔记(记录土地变化与感受)
D. 角色扮演(如模拟农民劳作)
E. 多媒体创设情境(乡土纪录片、老照片)
F. 联系学生家乡的土地记忆
10. 您在儿童诗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辅助工具是( )(可多选)
A. 图片
B. 音频
C. 视频
D. 实物标本
E. 数字化平台
11. 您如何评估学生对儿童诗中的“大地情结”的理解程度?( )(可多选)
A. 课堂问答
B. 仿写作品
C. 绘画表达
D. 自然观察笔记
E. 表演展示
12. 您对学生的儿童诗“大地”主题创作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可多选)
A. 语言表达
B. 情感真实
C. 想象创意
D. 观察细致
E. 格式规范
13. 您在儿童诗教学中传递“大地情结”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可多选)
A. 学生缺乏土地劳作/生活体验
B. 学生难以共鸣“乡土依恋”类情感
C. 教师自身对“大地情结”解读不足
D. 教学时间有限
E. 缺乏优质教学案例
F. 学生习以为常,难以激发诗意感受
14. 您认为影响儿童诗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学生生活经验
B. 教师专业素养
C. 教学资源
D. 教学方法
E. 评价机制
15. 您平时通过哪些途径提升儿童诗中“大地情结”教学能力?( )(可多选)
A. 专业书籍
B. 网络资源
C. 教研活动
D. 同行交流
E. 实践反思
16. 您认为教材在儿童诗的“大地情结”主题选编上最需要改进的是( )
A. 增加数量
B. 丰富类型
C. 贴近现代生活
D. 加强系统性
E. 强化情感共鸣而非知识灌输
17. 您希望在儿童诗的“大地情结”主题上获得哪些支持?( )(可多选)
A. 典型课例
B. 地域化素材
C. 专家指导
D. 跨学科资源
E. 实践基地
F.城乡对比教学案例库
18. 您是否尝试过将儿童诗中的“大地情结”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 )若选C(从未整合),请跳过问题19。
A. 经常整合
B. 偶尔整合
C. 从未整合
19. 您最常将儿童诗与哪个学科整合开展教学?( )(可多选)
A. 科学
B. 美术
C. 音乐
D. 劳动教育
E. 道德与法治
感谢您的认真填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