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思政教育与现实因素的双维度解析

1. 高校思政课程(如《形势与政策》)中关于“职业与社会价值”的内容,对你的择业方向影响如何?
2. 参与红色教育、志愿服务等思政实践活动后,你对“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的态度变化是?
3. 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强调“个人发展要对接国家需求”,这对你选择行业的影响是?
4. 你是否因思政教育中“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等理念,调整过对“加班多、条件较苦但有社会价值的岗位”的接受度?
5. 高校宣传的“优秀校友扎根基层/投身国防”等案例,对你的择业参考价值如何?
6.  在择业决策中,“岗位起薪及福利(如五险一金、住房补贴)”的优先级如何?
7. 家庭经济压力(如偿还助学贷款、支持家人)对你的择业影响是?
8. 面对“体制内岗位(公务员/国企)”和“高薪民企岗位”,你的优先倾向是?
9. 行业发展前景(如是否为政策扶持的朝阳产业)对你选择职业的影响程度?
10. 就业地域的选择(如一线城市vs新一线城市),你主要考虑的是?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