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生学习中医文化适应调查

       感谢您参加此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在学习中医过程中的文化适应体验,包括文化冲击、文化交融与感想,以及参与医院跨文化建设项目(如岗前培训、学习传统功法、沪语学习、医案大赛等)的效果。
      请根据您的真实体验,回答以下问题。每个问题采用1到5分的评分方式,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第一部分  文化冲击
在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以下方面是否对您产生了文化冲击?
1. 语言差异:
我在学习中医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障碍影响了我的理解与学习。
2. 教学方式
我认为中医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我原来接受的教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3. 医学理论差异
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等)与我原有的医学知识存在冲突,导致我感到困惑。
4. 生活习惯
我在中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社交等)与我自己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这让我感到不适应。
5. 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影响了我对中医临床实践的理解和应用。医患沟通中的文化差异影响了我对中医临床实践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当患者不直接描述症状时,我会感到沟通困难;或能理解患者用“上火”“湿气重”等中医术语描述的症状含义等。

第二部分  文化交融

在您的学习过程中,您是否感到中医教育帮助您与中国文化进行交融?

6. 中医文化认同
我在学习中医过程中逐渐理解并认同了中医的核心思想和哲学。
7. 文化融合
我能够将自己原有的文化背景与中医理论相融合,找到共通点。
8. 社会交往
我在中国的社交互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中医知识和中国文化与他人分享。
9. 传统与现代融合
中医教育帮助我理解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相互关系与融合。
10. 文化适应
通过中医学习,我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有所增强。

第三部分 文化感想与反思

请评价您对中医文化的感想与反思:

11. 中医哲学的理解
我能够理解中医的阴阳五行等基本哲学概念。
12. 中医对健康的观点
我对中医的养生、治疗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并认可其在健康管理中的价值。
13.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对比
我认为中医的治疗方式与现代医学相比,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14. 文化冲突与融合
我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感到中医与我原有的文化背景发生冲突,但我也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15. 对中医的未来认识
我认为中医在未来医学领域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部分 跨文化建设项目的效果评估

在您参与以下跨文化建设项目(如双语培训、沪语学堂、非遗学习、医案大赛等)时,您对其效果的评价如何?

16. 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17. 医患沟通课程
医患沟通课程帮助我更有效地与患者交流,并了解中医治疗中的文化差异。
18. 双语临床课程
双语临床课程提高了我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自信和技能。
19. 功法、沪语、非遗学习
以上提升了我的中医文化认知,并帮助我对中医更有归属感。
20. 医案大赛:
医案撰写有助于提升中医思维,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
21. 基本信息:
您的国籍
您的学位类型:硕士/博士
本科院校:
22. 您的hsk水平
23. 来华学习时长
第五部分 您的中医文化适应策略
24. 您一般如何解决/融入中医?(多选)
25.

什么样的活动可以帮助你更快融入中医生活?(多选)

26.

您认为最有效的文化适应方式是:(多选)

27.
您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特别的文化挑战?请简要描述。

28. 您如何看待中医教育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理解方面的作用?

第六部分 反思与成长
29. 学习中医后对中国的文化态度有何改变?
30. 是否会将中医理念融入本国医疗实践?
31. 是否愿意留在中国学习/工作?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