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居民感知诊断问卷

尊敬的居民:

您好!我们是北京工业大学城市更新研究团队,正在进行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公共性提升的相关研究。您的真实感受对本研究至关重要,问卷匿名填写,结果仅用于学术研究。完成问卷约需8-12分钟,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您所居住小区的所属行政区:
2.小区的建造年代:
3.您的年龄:
4.您的居住身份:
5.居住时长:
6.同住情况:

老人(60岁以上):
儿童(6-12岁之间):
7.无障碍设施(扶手、坡道等)使用需求:
8.您平均每日使用小区内公共空间的时长:
9.每日公共空间的使用时段:
10.每日公共空间的活动类型:
第二部分:核心量表

以下问题采用Likert 7分制:1=完全不同意 → 7=完全同意。
空间侵占维度:

11.小区内的杂物堆积、私搭乱建或非机动车/机动车占道问题严重阻碍我的日常通行。

12.小区内绿地等公共空间因被私人圈占的情况十分普遍

13.小区的公共设施(花坛/座椅/健身器材)长期缺乏维护,失修问题突出

14.小区公共区域经常出现垃圾堆积、污水横流等卫生问题。

15.小区内有特定群体(如广场舞队伍)过度占用公共区域(如活动室、广场等)限制他人使用。

16.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难以获得适龄活动空间。

17.公共设施(如长椅/亭子)常被私人物品长期占用。

18.社区很少举办文化或节日活动。

19.现有文化元素(文化墙/宣传栏)无法唤起我对所住社区的认同感。

20.我不愿参与社区文化项目(如口述史采集/壁画创作)。
主观感知维度:

21.小区内道路不平整及通行障碍(如场地入口未设置坡道或被障碍物阻挡)显著增加我的出行风险。

22.夜间照明不足导致公共空间存在安全隐患。

23.小区内无障碍设施缺失使老年人出行不便且不安。

24.我对居住小区缺乏情感依恋。

25.我很少与邻居在公共空间交流互动。

26.我不认为自己是这个社区的重要成员。

27.小区内缺乏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健身区/广场等)

28.我认为现有活动空间无法满足全年龄段人群需求。

29.目前小区内公共空间的布局设计不利于居民自发交流(如缺少聚集点)。

社区公共性现状:

30.我很少使用小区公共空间(每周≤1次)。

31.我对公共空间现状感到不满(设施/环境/安全/文化元素等)

32.小区文化空间内容陈旧且很少更新,社区活动匮乏
第三部分:适老化改造建议

33.【空间改造重点】请对以下改造区域的紧迫性评分:

(1=不紧迫 → 7=非常紧迫)

  • 1
  • 2
  • 3
  • 4
  • 5
  • 6
  • 7
增设无障碍坡道(步道)
步道旁增设扶手
优化夜间照明及标识系统
增设遮阳适老座椅
活动场地防滑改造
优化绿地景观,设置适老健身角
34.【冲突调解机制】为化解老年人与其他群体的空间使用冲突,您最认可哪种方式?
35.【文化活动需求】您认为老年人最希望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类型是?
问卷到此结束!
感谢您为社区优化改造贡献宝贵意见。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