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理论下红色教育体验式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学生版·后测)

    您好,我们是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具身认知理论下红色教育体验式教学效果调查,想邀请您用几分钟时间帮忙填答这份问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分析结果用于构建红色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请您放心填写。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请您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在选项前打钩。谢谢您的帮助。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性别
2、政治面貌
3、是否有宗教信仰
4、院校类型
5、专业类型
6、年级
7、高校所在地是否有红色文化背景
8、月均可支配收入
9、是否有参军经历
10、父亲是否共产党员
11、母亲是否共产党员
12、父亲是否有参军经历
13、母亲是否有参军经历
14、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否有参军经历

第二部分:红色教育体验

1、你平均每学期参与红色教育体验活动的频率是?
2、你对井冈山精神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3、你希望在井冈山基地参与以下哪些类型的活动?
4、在参与过的活动中,你对哪种身体参与形式印象最深?
5、活动中使用过哪些技术手段增强感官体验?
6、在红色教育活动中,你的身体曾出现过哪些生理反应?
7、你是否会主动向家人或朋友推荐参与过的红色教育体验活动?
8、你曾将红色体验中的哪些身体记忆应用到日常生活?
9、你希望未来的红色教育活动增加哪种感官体验?
10、在团队协作类活动中,你认为最能增强情感共鸣的环节是?
11、你认为具身化学习与传统课堂相比,最突出的优势是?

第三部分:量表题(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从1-5中选择最符合的一项)

维度1:身体参与度(具身认知的物理基础)

  • 非常不符合
  • 不太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在“红军的一天”急行军中,我通过攀爬、负重行走等肢体动作完成任务。
编草鞋、干农活等体验活动让我通过双手操作理解红军的生产生活。
晨读晨训中的队列训练(如齐步走、口号呼喊)使我身体投入到纪律规范中。
仪式教学中(如向烈士敬献花圈),规范的肢体礼仪(如鞠躬、肃立)让我更庄重地参与。
模拟前线救护、传递物资等团队协作任务需要全身参与(如抬担架、包扎模拟)。
在重走挑粮小道时,我通过肩挑重物的身体感受体会红军的艰辛。
情景模拟“三湾改编”时,我用肢体动作参与讨论场景的再现。
制作红军简易武器(如木枪)的实践让我通过手部动作加深历史认知。
户外拓展中跨越障碍的动作,让我身体感知革命历程的艰难。
参与红军夜间放哨的模拟活动,通过身体的警觉状态体验历史情境。

维度2:多感官体验(具身认知的感知整合)

  • 非常不符合
  • 不太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八角楼旧址的煤油灯光线、木质陈设等视觉元素让我代入历史场景。
黄洋界保卫战现场教学中,枪炮声模拟音效和山林地形触觉体验增强了真实感。
访谈教学中,革命后代的口述故事配合老照片展览,形成视听联动。
祭奠英烈时的默哀氛围(如低沉的背景音乐、肃穆的环境)让我感官高度集中。
急行军途中的自然环境(如山路颠簸、烈日照射)通过体感加深了对红军艰辛的认知
触摸革命文物(如旧军装、枪械模型)的触觉体验让历史更真实可感。
品尝红军饭(如红米饭、南瓜汤)的味觉体验让我联想革命时期的生活。
观看《井冈山》实景演出时,舞台光影与音效让我沉浸于历史场景。
闻着井冈山山林中草木的气息,我更能感受当年红军的生存环境。
听讲解员讲述烈士事迹时,配合展示的实物让我多感官接收信息。

维度3:情感共鸣(具身认知的情感迁移)

  • 非常不符合
  • 不太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听到小井红军医院烈士事迹时,身体产生强烈震撼(如眼眶湿润、心跳加速)。
模拟“朱德的扁担”挑粮体验中,肢体的疲劳让我更共情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
红歌教学中集体合唱(如《十送红军》)的歌声和动作,激发了我的家国情怀。
团队完成“破译密码”等任务时,协作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了集体主义认同感。
重走长征路片段让我深刻体会到“理想信念”的力量,产生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
看到革命先烈用过的简陋物品,我内心涌起对他们奉献的敬佩之情。
在红军烈士墓前默哀时,身体的静止让我情感上更肃穆沉重。
听老红军后代讲述故事时,我因感动而身体前倾、专注倾听。
参与红色主题班会分享时,情感激动让我声音颤抖、身体微微前倾。
想到当今生活与革命先辈的付出,我从心底产生珍惜与奋斗的情感。

维度4:认知建构(具身认知的知识转化)

  • 非常不符合
  • 不太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通过“三湾改编”情景模拟,我理解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八角楼现场教学中,观察毛泽东同志写作环境(如简陋桌椅),让我领悟“实事求是”的内涵。
与革命后代交流时,他们讲述的家风故事帮助我建立了“红色精神 - 个人修养”的关联。
体验式活动让我记住了井冈山斗争的关键节点(如朱毛会师、黄洋界保卫战时间线)。
编草鞋等劳动实践使我直观理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革命生存智慧。
分析红军作战地图的实践,让我理解当时战略布局的智慧。
通过对比现代与革命时期的生活,我更清晰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
参与红色知识竞赛活动,检验并巩固了我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听老师讲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实地参观让我理解更深刻。
从红军战士的日常训练体验中,我认知到纪律对革命成功的重要性。

维度5:课程思政效果(模式的目标达成)

  • 非常不符合
  • 不太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本次体验让我更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我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井冈山精神(如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活动提升了我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如“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
我认为此类体验式教学比传统讲授更能促进我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我会主动向他人传播井冈山精神,例如讲述“半条棉被”等红色故事。
遇到困难时,我会用井冈山精神(如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激励自己。
我对“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与红色精神的联系有了更清晰认识。
本次学习让我明白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
我更关注红色文化相关的政策与社会活动(如红色旅游、纪念活动)。
我希望未来能参与更多红色文化宣传志愿服务。

部分:开放式问题

1、请举例说明:在井冈山基地的哪一个身体动作或感官体验让你对红色教育内容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如果让你改进这类活动,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增加身体参与或感官体验?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