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AI微短剧赋能文物传播的观众调查

您好!我们是西安交通大学项目组,正在研究公众对文物微短剧的体验需求,努力让文物故事变得更生动、更有趣、触达更多人。诚邀您用3-5分钟时间,分享您的真实看法。您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帮助我们将文物的故事以更酷的方式传播出去。问卷匿名填写,不涉及隐私信息,感谢您的支持!
一、基础信息与数字使用
1.您的年龄段:
2.您当前使用观看短视频的主要设备(可多选):
3.您在观看时是否遇到过以下技术障碍?(可多选)

4.请根据您的习惯和体验,对以下陈述选择同意程度:(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

  • 1
  • 2
  • 3
  • 4
  • 5
我对文物微短剧很感兴趣
我会因平台算法推荐而观看文物微短剧
我每周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观看或搜索文物微短剧
观看后我会点赞、收藏或分享文物微短剧
我更倾向在通勤、休息等碎片时间观看此类内容
二、内容与叙事偏好
5.您单次观看文物微短剧的时长偏好?(单选)
6.您喜欢哪种文物微短剧形式(1=非常不喜欢,2=不喜欢,3=一般,4=喜欢,5=非常喜欢)
  • 1
  • 2
  • 3
  • 4
  • 5
技术流(AI展示、3D文物复原)
互动型(分支剧情、答题解锁、解密互动、古今对话)
趣味科普(动画/表情包/网络梗解读)
纪录片式(专家权威解读、实拍文物)
剧情故事化(将文物置于历史场景中,演绎其诞生、使用或流失背后的人物故事,或者第一人称演绎)
7.请评价您对以下文物微短剧要素的期待程度:
(1=非常不期待,2=不期待,3=一般,4=期待,5=非常期待)
  • 1
  • 2
  • 3
  • 4
  • 5
深度历史背景解读(如文物制作工艺、时代背景)
关联现代生活(如传统技艺在今天的应用)
突出文物背后的"人性故事"(工匠、使用者等)
加入悬疑/情感/幽默等娱乐化叙事
提供延伸学习资源(书籍、纪录片链接等)
同时期中外文明对比
8.什么样的“情感点”最能打动您,让您愿意点赞或分享?(多选)
三、技术融合与叙事创新
9.观看微短剧时,哪些信息会降低您的理解?(多选)
10.您认为技术应用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单选)
11.哪些技术形式能提升您的体验?(多选)
12.观看后您会?(多选)
13.您认为文物微短剧最需要改进的是?(单选)
四、传播与参与
14.您最希望在哪里看到/遇到优质的文物微短剧?(多选)
15.除了观看,您是否愿意参与以下互动?(多选)
16.您愿意分享文物微短剧的主因是?(多选)
17.你认为文物微短剧的传播应优先?(多选)
18.您希望如何参与文物微短剧的创作?
五、开放题
19.请大胆想象:如果由您来负责,您会如何创作或发展文物微短剧?(可以描述您的创意,包括叙事角度、技术形式等)(选做)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