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调研问卷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 18岁以下
B.18-25岁
C.26-40岁
D.41-60岁
E.60岁以上
3.您的职业是:
A.学生
B.职场从业者
C.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创业者等)
D.非从业者(退休人员,待业人员等)
E.其他
4.您的政治面貌:
A.中共党员(含预备)
B.共青团员
C.群众
D.其他民主党派
第二部分:红色资源认知
1.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红色资源(可多选)?
A.学校课堂教学
B.红色题材电影、电视剧、纪录片
C.参观红色纪念馆、遗址等实地场所
D.网络文章、短视频、公众号等
E.长辈、亲友讲述
F.书籍、报刊
G.其他
2.您认为红色资源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可多选)?
A.传承革命精神
B.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C.促进地方文化旅游发展
D.研究历史、补充史料
E.增强民族凝聚力
F.其他(可补充说明)
3.您觉得红色资源对青年学习党史有什么用?(可多选)
A.帮助青年系统了解党史事件和人物
B.增强对党的情感认同与归属感
C.激励青年传承红色精神,实践报国行动
D.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比书本更生动)
E.形式需创新,否则对青年吸引力不足
F.其他(请注明)
第三部分:红色教育参与情况
1.您过去一年参与过以下哪些红色教育活动?(多选)
A.党史讲座/党课
B.红色场馆参观(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
C.红色主题影视/书籍学习
D.红色研学或“重走长征路”等实践活动
E.线上红色教育(如“青年大学习”)
F.未参与过
2.您参与红色教育的频率是?
A.每月至少1次
B.每季度1-2次
C.每年1-2次
D.从未参与
第四部分:二十大精神与红色教育的融合
1.您认为红色场馆如何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基?
A.展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如“三三制”政权)
B.对比今昔乡村发展(如马栏村从抗战堡垒到美丽乡村)
C.突出科技自立(如情报站自制电台)
2.二十大强调“国家安全”,红色场馆可如何呼应?
A.开展保密教育实景体验
B.结合当代网络安全案例
C.解密党的早期情报保卫工作
3.您希望场馆增加哪些二十大精神互动形式?
A.扫码听“红色故事中的二十大金句”
B.角色扮演(如情报破译任务)
C.青年党员直播讲解
第五部分:红色资源利用与体验
1.您是否参观过本地红色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场所?
A.从未参观过
B. 1 - 2次
C. 3 - 5次
D.5次以上
2.参观红色场所时,以下哪种展示形式最吸引您(可多选)?
A.文物、实物陈列
B.场景复原、蜡像等模拟当年情景
C. 多媒体展示(如视频、互动投影等)
D. 专业讲解员现场讲解
E.参与体验式活动(如重走长征路模拟、红色剧本杀等)
F.其他(可补充说明)
3.您参观过以下哪些场馆?(可多选)
A.梁启超墓
B.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C.门头沟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D.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
E.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
F.均未参观
4.参观马栏村哪些内容让您印象深刻?
A. 萧克将军作战指挥室复原场景
B.马栏村的红色地标线
C.马栏村英雄事例浮雕
D.马栏村全景体验馆
E.马栏村抗战文物
F.讲解员的讲解
G.其他
未参观过
综合体验评价(1-5,差-优)
1
2
3
4
5
历史还原度
教育感染力
科技运用手段
6.参观京西第一党支部:您对哪些史实感兴趣?
A.崔显芳烈士创办田庄小学传播革命思想
B.京西早期党员名册及手写誓词
C.“红十月”暴动斗争细节
未参观过
综合体验评价(1-5,差-优)
1
2
3
4
5
A.梁启超墓
B.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C.门头沟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D.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
E.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
F.均未参观
第六部分:意见和建议
1.您认为京西红色场馆需提升:
A.交通便利性(如山区接驳车)
B.跨场馆联票/研学路线
C.多语种服务(针对国际游客)
2.哪些传播方式能吸引您关注红色历史?(可多选)
A.短视频(如抖音“情报站解密”系列)
B.沉浸式剧本杀《烽火平西》
C.红色文创(密码本笔记本、情报徽章)
其他
3.您的开放建议: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