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监测练习题
1. 正常成人每日推荐睡眠时间为( )
A. 3-5小时
B. 7-9小时
C. 10-12小时
D. 1-2小时
2. 梦境多发生于以下哪个睡眠阶段( )
A. N1期
B. N2期
C. REM期
D. N3期
3. 失眠症的诊断需满足睡眠问题持续至少多长时间( )
A. 1周
B. 1个月
C. 2个月
D. 6个月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核心发病机制是( )
A. 呼吸中枢驱动不足
B. 上气道软组织塌陷
C. 肺部通气功能障碍
D. 胸廓运动受限
5. N3期睡眠的脑电特征是( )
A. 以α波为主,夹杂少量θ波
B. 出现睡眠纺锤波和K复合波
C. 高幅慢波(δ波)占比≥20%
D. 低幅快频波,伴随快速眼动
6. 发作性睡病1型的典型四联征不包括( )
A. 白天过度嗜睡
B. 猝倒发作
C. 睡眠瘫痪
D. 夜间易醒
7. 以下哪种因素对昼夜节律的调节作用最强( )
A. 饮食
B. 光照
C. 运动
D. 温度
8. 正常成人REM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约为( )
A. 5%-10%
B. 15%-20%
C. 20%-25%
D. 30%-35%
9. 不宁腿综合征(RLS)的核心症状是( )
A. 睡眠中频繁磨牙
B. 静息时腿部不适感,活动后缓解
C. 睡眠中周期性肢体抽搐
D. 夜间胸闷、憋气
10.睡眠剥夺后,机体优先恢复的睡眠阶段是( )
A. N1期
B. N2期
C. N3期
D. REM期
11.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长期未治疗,最易并发的心血管疾病是( )
A. 高血压
B. 冠心病
C. 心力衰竭
D. 心律失常
12.褪黑素的主要分泌器官是( )
A. 下丘脑
B. 垂体
C. 松果体
D. 甲状腺
13.成人睡眠中占比最高的睡眠阶段是( )
A. N1期
B. N2期
C. N3期
D. REM期
14.睡眠瘫痪多发生于哪个时段( )
A. 入睡时或觉醒时
B. N2期睡眠中
C. N3期睡眠中
D. REM期睡眠中
15.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AHI范围是( )
A. 5-14次/小时
B. 15-29次/小时
C. ≥30次/小时
D. 1-4次/小时
16.以下关于酒精对睡眠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延长REM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B. 缩短入睡潜伏期,但抑制REM睡眠
C. 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
D. 无明显影响
17.昼夜节律的核心调控中枢是( )
A. 大脑皮层
B.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
C. 脑干呼吸中枢
D. 小脑
18.REM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的典型表现是( )
A. 睡眠中频繁觉醒
B. 入睡困难
C. 将梦境中的动作表现出来
D. 白天过度嗜睡
19.N1期睡眠的特点是( )
A. 睡眠较浅,易被唤醒
B. 睡眠较深,难被唤醒
C. 出现快速眼球运动
D. 高幅慢波占比高
20.以下哪项不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
A. 肥胖(颈围粗)
B. 男性
C. 年龄增长
D. 女性
21.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D)的诊断标准是每小时周期性肢体运动次数≥( )
A. 3次
B. 5次
C. 8次
D. 10次
22.白天光照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褪黑素分泌,诱导睡眠
B. 抑制褪黑素分泌,维持清醒
C. 延长REM睡眠
D. 增加N3期睡眠占比
23.慢性失眠的病程标准为睡眠问题持续至少( )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12个月
24.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通常表现为( )
A. 平均睡眠潜伏期≥10分钟
B. 平均睡眠潜伏期≤8分钟
C. 无睡眠始发REM周期(SOREMPs)
D. 总睡眠时间缩短
25.长期缺失N3期睡眠最可能导致的问题是( )
A. 体力恢复差,免疫力下降
B. 白天过度嗜睡
C. 梦境减少
D. 入睡困难
2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白天最常见的症状是( )
A. 入睡困难
B. 过度嗜睡
C. 多梦
D. 早醒
27.延迟睡眠时相障碍的典型表现是( )
A. 入睡早、觉醒早
B. 入睡晚、觉醒晚
C. 入睡困难、觉醒早
D. 睡眠中频繁觉醒
28.以下哪项指标提示睡眠连续性差( )
A. 睡眠潜伏期<10分钟
B. REM睡眠占比20%
C. 睡眠中觉醒时间超过30分钟
D. N3期睡眠占比15%
29.诊断不宁腿综合征(RLS)时,需优先排除的基础疾病是( )
A. 缺铁性贫血
B. 高血压
C. 糖尿病
D. 冠心病
30.正常成人首次REM睡眠多在入睡后多长时间出现( )
A. 30分钟左右
B. 90分钟左右
C. 120分钟左右
D. 150分钟左右
31.诊断睡眠障碍的“金标准”监测技术是( )
A. 多导睡眠监测(PSG)
B. 家庭睡眠监测(HSAT)
C.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
D. 体动记录仪监测
32.多导睡眠监测(PSG)中,区分睡眠阶段的核心指标是( )
A. 眼电图(EOG)
B. 脑电图(EEG)
C. 肌电图(EMG)
D. 血氧饱和度
33.眼电图(EOG)在睡眠监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区分REM睡眠与非REM睡眠
B. 判断睡眠深度
C. 监测肌肉活动
D. 评估呼吸功能
34.肌电图(EMG)在睡眠监测中不用于以下哪项评估( )
A. REM期肌电抑制
B. 睡眠相关磨牙
C. 周期性肢体运动
D. 睡眠深度
35.睡眠监测中,“睡眠潜伏期”的定义是( )
A. 卧床至首次进入N1期的时间
B. 卧床至首次进入N2期的时间
C. 卧床至首次进入N3期的时间
D. 卧床至首次进入REM期的时间
36. 睡眠效率的计算公式是( )
A. 总睡眠时间/卧床时间×100%
B. 总睡眠时间/清醒时间×100%
C. 卧床时间/总睡眠时间×100%
D. 清醒时间/总睡眠时间×100%
37.多导睡眠监测(PSG)需同步记录的核心参数不包括( )
A. 脑电图(EEG)
B. 心电图(ECG)
C. 血糖
D. 呼吸气流
38.家庭睡眠监测(HSAT)的主要优势是( )
A. 可精准区分睡眠阶段
B. 在自然睡眠环境中监测
C. 包含完整脑电图记录
D. 能诊断所有睡眠障碍
39.多导睡眠监测(PSG)中,N2期睡眠的特征性脑电波形是( )
A. δ波
B. α波
C. 睡眠纺锤波和K复合波
D. 低幅快频波
40.监测睡眠中“呼吸气流”最精准的方法是( )
A. 鼻压力导管
B. 热敏电阻
C. 胸部阻抗
D. 血氧饱和度
41.睡眠监测中,“脉搏血氧仪”的主要作用是( )
A. 监测心率
B. 监测血氧饱和度
C. 记录胸腹部运动
D. 判断睡眠阶段
42.区分“阻塞性”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关键监测指标是( )
A. 呼吸气流
B. 血氧饱和度
C. 胸腹部运动
D. 心率
43.多导睡眠监测(PSG)中,REM期睡眠的脑电特征与以下哪个状态相似( )
A. 清醒期
B. N1期
C. N2期
D. N3期
44.“睡眠碎片化”的定义是睡眠中每小时觉醒次数≥( )
A. 3次
B. 5次
C. 7次
D. 10次
45.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严重程度的核心指标是( )
A. 最低血氧饱和度
B.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C. 睡眠潜伏期
D. REM期占比
46.便携式睡眠监测仪与多导睡眠监测(PSG)的主要区别是( )
A. 无法监测血氧
B. 无完整脑电图(EEG)
C. 不能记录呼吸气流
D. 需在实验室进行
47.多导睡眠监测(PSG)中,N3期睡眠的脑电判断标准是( )
A. δ波占比≥10%
B. δ波占比≥20%
C. δ波占比≥30%
D. δ波占比≥50%
48.以下哪项指标无法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直接获取( )
A. 睡眠潜伏期
B. 入睡前幻觉
C. 周期性肢体运动次数
D. AHI
49.睡眠监测中,“总睡眠时间”的定义是( )
A. 卧床时间
B. 从首次进入N1期到最后一次觉醒前的时间
C. 从入睡到起床的时间
D. 非REM睡眠时长+REM睡眠时长
50.脑电图(EEG)电极放置的常用标准是( )
A. 国际10-20系统
B. 国际5-10系统
C. 国内3-5系统
D. 无统一标准
答案:A
51.多导睡眠监测(PSG)中,“低通气”的诊断标准不包括( )
A. 呼吸气流减少≥基础值50%
B. 持续时间≥10秒
C. 伴随血氧饱和度下降≥3%
D. 伴随心率加快≥10次/分
52.为保证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准确,受试者监测前需避免的行为是( )
A. 白天小睡
B. 饮用白开水
C. 穿宽松衣物
D. 按时进餐
53.监测“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主要依赖的设备是( )
A. 脑电图(EEG)
B. 下肢肌电图(EMG)
C. 眼电图(EOG)
D. 脉搏血氧仪
54.家庭睡眠监测(HSAT)的主要局限性是( )
A. 无法监测呼吸气流
B. 不能评估血氧
C. 难以精准区分睡眠阶段
D. 必须在医院进行
55.多导睡眠监测(PSG)中,“觉醒”的脑电判断标准是( )
A. 出现α波或β波,持续≥3秒
B. 出现θ波,持续≥5秒
C. 出现δ波,持续≥10秒
D. 出现睡眠纺锤波,持续≥3秒
56.“睡眠呼吸暂停”的定义是睡眠中呼吸气流消失持续时间≥( )
A. 5秒
B. 10秒
C. 15秒
D. 20秒
57.监测“睡眠相关磨牙症”需重点关注的多导睡眠监测(PSG)参数是( )
A. 下颌肌电图(EMG)
B. 脑电图(EEG)
C. 血氧饱和度
D. 呼吸气流
58.多导睡眠监测(PSG)的最佳监测时长是( )
A. 至少4小时
B. 至少6小时
C. 至少8小时
D. 随意时长
59.“REM睡眠潜伏期”的定义是( )
A. 从卧床到首次进入REM期的时间
B. 从首次进入N1期到首次进入REM期的时间
C. 从首次进入N2期到首次进入REM期的时间
D. 两次REM期之间的时间间隔
60.多导睡眠监测(PSG)数据的“人工判读”主要目的是( )
A. 缩短监测时间
B. 纠正自动分析的误差
C. 减少设备成本
D. 无需判读,自动分析即可
61.监测“体位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需额外记录的参数是( )
A. 心率
B. 睡眠体位
C. 血氧饱和度
D. 呼吸气流
62.眼电图(EOG)电极的常规放置位置是( )
A. 头皮顶部
B. 眼眶周围(上下或内外侧)
C. 下颌部位
D. 手指末端
63.睡眠效率<80%提示( )
A. 睡眠质量差
B. 睡眠质量良好
C. 存在严重OSA
D. REM睡眠缺失
64.家庭睡眠监测(HSAT)的主要适用人群是( )
A. 疑似轻度至中度OSA患者
B. 疑似发作性睡病患者
C. 疑似REM睡眠行为障碍患者
D. 所有睡眠障碍患者
65.“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多导睡眠监测(PSG)特征是( )
A. 气流消失,胸腹部运动消失
B. 先气流消失+胸腹部运动消失,后胸腹部运动恢复但气流仍消失
C. 气流减少,胸腹部运动存在
D. 气流消失,胸腹部运动存在
66.多导睡眠监测(PSG)中,下肢肌电图(EMG)电极通常放置于( )
A. 大腿外侧
B. 胫骨前肌(小腿前侧)
C. 脚踝内侧
D. 脚趾
67.睡眠中血氧饱和度最低值<80%提示( )
A. 轻度缺氧
B. 中度缺氧
C. 重度缺氧
D. 无缺氧
68.多导睡眠监测(PSG)中,“睡眠起始”的标志是( )
A. 卧床闭眼
B. EEG中α波占比<50%,θ波占比增加
C. 出现睡眠纺锤波
D. 快速眼球运动出现
69.REM睡眠行为障碍(RBD)的核心PSG特征是( )
A. REM期觉醒次数增多
B. REM期肌电抑制消失
C. REM期血氧下降
D. REM期睡眠纺锤波消失
70.多导睡眠监测(PSG)前,受试者需避免服用的药物是( )
A. 降压药
B. 镇静催眠药
C. 降糖药
D. 维生素
71.计算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时,分母是( )
A. 卧床时间
B. 总睡眠时间
C. 非REM睡眠时长
D. REM睡眠时长
答案:B
72.N3期睡眠占比<5%常见于以下哪种人群( )
A. 青少年
B. 中年人
C. 老年人
D. 婴幼儿
73.家庭睡眠监测(HSAT)通常不包含的参数是( )
A. 呼吸气流
B. 完整脑电图(EEG)
C. 血氧饱和度
D. 胸腹部运动
74.多导睡眠监测(PSG)中,N1期睡眠占比过高(>15%)提示( )
A. 睡眠深度正常
B. 睡眠过浅,易醒
C. 深度睡眠充足
D. REM睡眠缺失
75.以下哪项符合“睡眠碎片化”的PSG表现( )
A. 总睡眠时间6小时,觉醒次数3次/小时
B. 总睡眠时间7小时,觉醒次数6次/小时
C. 总睡眠时间5小时,觉醒次数2次/小时
D. 总睡眠时间8小时,觉醒次数4次/小时
76.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的常见病因不包括( )
A. 心力衰竭
B. 脑卒中
C. 上气道扁桃体肥大
D. 帕金森病
77.多导睡眠监测(PSG)报告中,“睡眠结构分析”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
A. 各睡眠阶段占比
B. 睡眠潜伏期
C. 受试者主观睡眠感受
D. 觉醒次数
78.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的测试次数通常为( )
A. 3次
B. 4次
C. 5次
D. 6次
79.用于评估“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如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的核心PSG参数是( )
A. 下肢EMG
B. 脑电图
C. 眼电图
D. 血氧饱和度
80.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患者,若AHI=25次/小时,最低血氧饱和度=88%,其严重程度分级为( )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81.多导睡眠监测(PSG)中,“呼吸暂停”与“低通气”的核心区别是( )
A. 持续时间
B. 血氧下降程度
C. 呼吸气流减少幅度
D. 胸腹部运动是否存在
82.家庭睡眠监测(HSAT)的结果解读,需结合的关键信息是( )
A. 受试者年龄
B. 临床症状(如打鼾、嗜睡)
C. 受试者体重
D. 监测设备品牌
83.多导睡眠监测(PSG)中,“睡眠始发REM周期(SOREMPs)”指的是( )
A. 入睡后30分钟内出现REM期
B. 入睡后60分钟内出现REM期
C. 入睡后90分钟内出现REM期
D. 入睡后120分钟内出现REM期
84.以下哪种睡眠障碍无法通过家庭睡眠监测(HSAT)诊断( )
A. 轻度OSA
B. 中度OSA
C. REM睡眠行为障碍(RBD)
D. 重度OSA
85.多导睡眠监测(PSG)中,若受试者夜间频繁出现“气流消失,胸腹部运动存在”,提示为( )
A.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B.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C. 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
D. 低通气
86.睡眠监测中,“体动记录仪”的主要作用是( )
A. 精准区分睡眠阶段
B. 长期监测睡眠-觉醒节律
C. 诊断OSA
D. 监测血氧饱和度
87.多导睡眠监测(PSG)中,N2期睡眠占比过低(<30%)可能提示( )
A. 睡眠过浅
B. 睡眠过深
C. REM睡眠过多
D. 存在CSA
88.评估OSA患者治疗效果(如CPAP治疗)的常用监测手段是( )
A. 治疗后重复PSG
B. 家庭睡眠监测(HSAT)
C. 体动记录仪
D. 睡眠日记
89.以下哪项不是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禁忌症( )
A. 严重心力衰竭未控制
B. 急性脑卒中
C. 稳定期高血压
D. 严重精神障碍(如躁狂发作)
90.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中,“平均睡眠潜伏期=5分钟”提示( )
A. 无嗜睡
B. 轻度嗜睡
C. 中度嗜睡
D. 重度嗜睡
91.多导睡眠监测(PSG)中,“咀嚼肌EMG”主要用于监测( )
A. 睡眠相关磨牙
B. 周期性肢体运动
C. REM期肌电抑制
D. 觉醒
92.家庭睡眠监测(HSAT)的监测时长通常为( )
A. 1个夜晚
B. 2个夜晚
C. 3个夜晚
D. 1个白天
93.多导睡眠监测(PSG)中,若“REM期占比<15%”,可能提示( )
A. REM睡眠不足
B. REM睡眠过多
C. N3期睡眠过多
D. 睡眠碎片化
94.区分“睡眠呼吸暂停”与“睡眠中憋气”的关键是( )
A. 主观感受
B. PSG监测的气流变化
C. 血氧下降程度
D. 持续时间
95.多导睡眠监测(PSG)中,“颏部EMG”的主要作用是( )
A. 监测咀嚼肌活动
B. 评估REM期肌电抑制
C. 记录肢体运动
D. 监测心率
96.以下哪种情况需优先选择多导睡眠监测(PSG)而非家庭睡眠监测(HSAT)( )
A. 疑似轻度OSA,无其他症状
B. 疑似OSA,同时合并失眠
C. 疑似OSA,无基础疾病
D. 确诊OSA,随访治疗效果
97.多导睡眠监测(PSG)中,“δ波”的频率范围是( )
A. 0.5-2Hz
B. 4-7Hz
C. 8-13Hz
D. 11-16Hz
98.家庭睡眠监测(HSAT)若出现“AHI=12次/小时,但受试者无打鼾、嗜睡症状”,下一步应( )
A. 直接诊断轻度OSA并开始治疗
B. 重复HSAT或进行PSG复核
C. 无需处理
D. 仅通过睡眠日记评估
99.多导睡眠监测(PSG)中,“睡眠周期”的完整构成是( )
A. N1期→N2期→N3期→REM期
B. N1期→N2期→REM期
C. N2期→N3期→REM期
D. N1期→N3期→N2期→REM期
100. 以下哪项是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D)”的核心标准( )
A. 每小时周期性肢体运动次数≥5次,且伴随临床症状
B. 每小时周期性肢体运动次数≥3次,无论有无症状
C. 夜间出现肢体运动,且血氧下降
D. REM期肢体运动增多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