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空间党建引领下的协同治理调查
公共文化空间主要包含:图书馆,城市书房等阅读空间;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展览空间;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等表演空间;文创园区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群众文化活动空间
第一部分:基础信息
1. 您的年龄段:
A. 18岁以下
B. 18-30岁
C. 31-50岁
D. 51岁以上
2.您的性别:
A.男
B.女
3.您的受教育程度?
A.中专及以下
B.大专及本科
C.硕士及以上
第二部分:公共文化空间感知
4. 您经常去的公共文化空间有哪些?
A. 图书馆,城市书房等阅读空间
B. 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展览空间
C. 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等表演空间
D. 文创园区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E. 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群众文化活动空间
5. 到达您最近的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多长时间?
A. 15分钟以内
B. 15-30分钟
C. 30分钟-1小时
D. 1小时及以上
6. 您认为常去的公共文化空间在以下哪些方面表现较好?
A. 环境整洁、设施完善
B. 活动丰富(如讲座、展览、文艺活动)
C. 开放时间合理、方便到达
D. 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
7. 您注意到公共文化空间中有哪些与“党建”相关的元素?
A. 党员志愿服务岗
B. 红色主题活动(如党史讲座、红色电影)
C. 党建主题宣传栏
D. 从未注意到相关元素
8. 您觉得这些党建元素对提升空间吸引力有帮助吗?
A. 帮助很大,增加了归属感
B. 有一定帮助,氛围更积极
C. 没明显感觉
D. 没帮助,与空间功能无关
9. 您认为公共文化空间目前最需要改善的问题是?
A. 设施老化、维护不足
B. 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C. 开放时间与群众需求不匹配
D. 对不同群体(如老年人、青少年)需求关注不够
第三部分:社会治理参与情况
10. 您是否听说过“群众可以参与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如提建议、参与活动策划)?
A. 听说过,且知道具体方式
B. 听说过,但不清楚如何参与
C. 没听说过
11. 您是否实际参与过公共文化空间的治理相关事务?(如填写意见表、参加座谈会)
A. 参与过
B. 未参与
12. 您参与治理的渠道主要来自?
A. 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邀请
B. 文化空间内的“意见箱”或“线上反馈平台”
C. 党员志愿者的动员
D. 其他(请注明:)
13. 您认为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空间治理的意义在于?
A. 让空间服务更贴合大家需求
B. 增强对社区/城市的责任感
C. 没什么意义,治理是管理方的事
D. 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设施、活动问题)
14. 您不参与治理的主要原因是?
A. 不知道有参与渠道
B. 觉得提了意见也没用
C. 没时间、精力参与
D. 不清楚参与能发挥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协同治理认知与反馈
15. 您认为公共文化空间的治理涉及哪些主体?
A. 党组织/党员
B. 政府部门(如文旅局、街道办)
C. 群众
D. 社会组织(如志愿者团队、文化企业等)
16. 您觉得这些主体之间是否形成了“协同合作”的氛围?
A. 是,各方配合紧密,目标一致
B. 基本是,但偶尔有协调不畅
C. 不是,感觉各管各的
D. 不清楚
17. 您觉得党组织在治理公共文化空间时,主要起到了什么作用?
A. 带头统筹,能把各方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合力
B. 牵线搭桥,促进不同主体之间沟通合作
C. 宣传引导,带动大家更积极参与空间管理
D. 没感受到明显作用
18. 当公共文化空间出现问题时,您觉得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能有效解决?
A. 向党组织反映
B. 联合其他群众一起提建议
C. 向管理方投诉
D. 不清楚有效途径
19. 您对“党建引领下,政府、群众、社会组织等一起治理好公共文化空间”这种模式的认可程度是?
A. 非常认可,能兼顾各方需求
B. 比较认可,比单一主体管理更有效
C. 一般,关键看实际效果
D. 不太认可,可能导致责任不清
第五部分:总结与建议
20. 您对当前的公共文化空间满意吗
A. 满意
B. 基本满意
C. 不满意
D. 完全不满意
21. 您希望未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公共文化空间治理?
A. 线上投票(如活动选题、设施更新)
B. 定期座谈会(与管理方、党员代表交流)
C. 成为“群众监督员”,反馈日常问题
D. 不希望参与,由专业方管理
22. 对于“党建引领下,让群众更深入参与公共文化空间治理”,您还有其他建议吗?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