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与突破问卷调查
本问卷仅用于调查,绝对不会透露个人信息,请放心填写!
1. 您的性别 [必答]
A 男
B 女
2. 您的年龄是 [必答]
A 18岁以下
B 18-30岁
C 31-45岁
D 46-60岁
E 60岁以上
3. 您所在的地区是 [必答]
4. 您与留守儿童的关系是 [必答]
A 留守儿童本人
B 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C 教师或学校工作人员
D 社区工作者或村干部
E 志愿者或研究人员
F 其他(请注明)
5. 您认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长短对其心理影响大吗?[必答]
A 影响很大
B 影响较大
C 一般
D 影响较小
E 没有影响
6. 您认为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必答]
A 孤独感
B 焦虑情绪(如学习焦虑、对人焦虑)
C 自卑心理
D 抑郁倾向
E 社交障碍/人际关系敏感
F 情绪管理困难
G 自我认知偏差
H 其他(请注明)
7. 您认为留守儿童面临的最突出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是什么?[必答]
A 学习焦虑
B 社交焦虑/对人焦虑
C 自伤行为(如划手腕、抠皮肤)
D 失眠问题
E 情绪不稳定
F 其他(请注明)
8. 根据您的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如何?[必答]
A 非常强
B 比较强
C 一般
D 比较弱(例如,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平均分较低)
E 非常弱
9. 您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哪些方面被低估了?[必答]
A 情绪表达与情感需求
B 自我认同与自信心建立
C 性教育认知与身体边界意识
D 对家庭联结的渴望
E 其他(请注明)
10. 您认为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有哪些?[必答]
A 父母关爱的长期缺失
B 家庭气氛冷清
C 监护类型(如祖辈监护、单亲监护)
D 监护人教育方式(如命令强迫、严厉惩罚)
E 与父母沟通的频率和质量(如沟通时间短、联系频率低)
F 其他(请注明)
11. 您认为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有哪些?[必答]
A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
B 教师对留守儿童关注度不够
C 同学关系不融洽,存在歧视或排斥
D 学习压力大
E 缺乏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和活动
F 其他(请注明)
12. 您认为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必答]
A 社区支持和关爱体系不完善
B 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低(如专业儿童精神科医生极少)
C 社会歧视或标签化(如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称谓的抵触)
D 不良网络信息影响
E 其他(请注明)
13. 您认为当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和支持措施存在哪些不足?[必答]
A 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的干预
B 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如过于依赖物质援助而非情感关怀)
C 忽视留守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心声表达
D 家庭、学校、社区协同不足
E 专业力量介入不够
F 其他(请注明)
14. 您了解哪些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干预方式?[必答]
A 艺术疗愈(如绘画、音乐、手工)
B 阅读疗愈
C 情绪管理训练
D 社交技能辅导
E 心理健康主题课程(如性教育认知引导)
F 研学活动与文化体验
G 其他(请注明)
15. 在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您认为家庭层面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必答]
A 增加亲子沟通频率和质量(如定期电话、视频)
B 父母尽可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给予陪伴
C 改善监护人的教养方式和心理知识
D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E 其他(请注明)
16. 在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您认为学校层面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必答]
A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B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预警机制
C 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敏感性
D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团体辅导
E 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
F 其他(请注明)
17. 在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您认为社会层面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必答]
A 加大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供给(如培养儿童精神科医生)
B 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精准关爱项目
C 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活动
D 加强舆论引导,减少标签化和歧视
E 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F 其他(请注明)
18. 您认为未来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干预工作应该重点向哪个方向努力?[必答]
A 构建更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B 开发并推广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的心理干预模式
C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D 注重倾听留守儿童自身的声音和需求
E 从宏观政策层面推动根本性解决
F 其他(请注明)
19. 您对当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深的忧虑是什么?请简要说明。[选答]
20. 请分享一个您了解的(或您亲身经历的)有效支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案例或经验。[选答]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