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融入福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调查问卷 (高校管理人员版)

尊敬的高校管理人员:

您好!为深入了解教育家精神融入福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顶层设计、实施路径及成效,探索优化策略,特面向高校管理人员开展本次调查。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数据仅用于研究分析,恳请您结合所在学校及分管工作实际填写。感谢您的支持!

                                                

                                                          《教育家精神融入福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课题组


一、基本信息
2.您的行政职务:
3.您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
4.您是否直接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工作(如政策制定、活动组织等):
5.贵校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是否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或师德建设专项方案?
6.贵校通过哪些机制推动教师学习教育家精神(如“心有大我、言为士则”等内涵)?(可多选)
7.贵校在师德考核评价体系中,是否设置与教育家精神对应的指标(如“扎根讲台”“开拓创新”)?
8.贵校是否通过以下方式培育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师德典型?(可多选)
9.贵校是否结合福建地域特色(如红色教育资源、教育家事迹)设计融入教育家精神的师德建设载体?
10.您认为融入教育家精神后,贵校教师队伍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视程度变化是?
11.与往年相比,贵校教师在以下哪些方面的表现与教育家精神的契合度是否提高?(可多选)
12.您认为融入教育家精神对贵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推动作用如何?
13.从管理视角看,贵校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参与度和认可度变化是?
14.您认为目前贵校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形成的可推广经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15.在将教育家精神核心内涵(如躬耕教坛、启智润心等)转化为师德师风建设具体要求时,您认为最突出的梗阻是:
16.在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制定环节融入教育家精神时,主要阻力来自:
17.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如培训、研讨)中融入教育家精神时,最显著的现实梗阻是:
18.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中融入教育家精神时,最大的困难是:
19.在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如制度建设、文化培育)时,最主要的梗阻是:
20.您认为福建高校在地域特色(如侨乡文化、红色教育资源)与教育家精神结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主要梗阻是:
21.在解决“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梗阻问题时,您认为最需要的支持是:
22.您认为“教育家精神”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未能充分落地的核心思想根源是:
23.在制度层面,您认为阻碍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原因是:
24.从资源保障角度,您认为导致教育家精神难以融入的根源在于:
25.在执行层面,您认为影响教育家精神融入效果的深层操作原因是:
26.从文化层面,您认为阻碍教育家精神融入的根本成因是:
27.您认为高校管理层在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中,自身存在的核心认知偏差是:
28.您认为“教育家精神”中,最应优先融入福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涵是:
29.结合福建地域特色,您认为本地教育家精神(如陈嘉庚“教育救国”、林文庆“兼容并蓄”等)中,最需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特质是:
30.在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环节,您认为应融入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31.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环节,您认为应融入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32.在师德师风“文化培育”环节,您认为应融入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33.针对不同岗位教师(如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科研岗教师),您认为融入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内容应侧重:
34.在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制定阶段,您认为将教育家精神有效融入的最优路径是:
35.在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中融入教育家精神,您认为最具操作性的路径是:
36.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中体现教育家精神,您认为可行的路径是:
37.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教育家精神,您认为有效的路径是:
38.在跨部门协同推进教育家精神融入方面,您认为关键路径是:
39.针对福建地域特色(如侨乡文化、红色教育资源),您认为融入教育家精神的特色路径是:
40.对于推动教育家精神更好融入福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您还有其他具体建议: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