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谣(Minyao)音乐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影响个人身份认同——聚焦北京和天津

尊敬的受访者,
您好!
我是一名就读于马来西亚的博士研究生,正在进行关于当代中国民谣音乐在北京与天津青年群体中的传播与认同的研究。本问卷旨在了解20–35岁受访者在后疫情时期的音乐体验、文化参与和个人认同。
您的回答将完全匿名,仅用于学术研究,不会对您个人造成任何影响。填写问卷大约需要5–8分钟,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 您的年龄段:
2. 您的性别:
3. 您目前的最高学历:
4. 您目前主要生活/工作的城市是:
第二部分:场地识别
5. 您是否听说过以下音乐场地?
  • 没听说过
  • 听说过但没去过
  • 去过
学校酒吧 School Bar(北京)
江湖酒吧 Jianghu Bar(北京)
蜗牛酒馆 Snail Pub(北京)
Withyou Live Music Pub(天津)
纯粹半醒小酒馆 Pure Semi-Awake Bistro(天津)
降噪工场 Unplugged Live Workshop(天津)
6. 如果上一题您有一个地点选择了“去过”,您最近一次去是多久以前?
7. 您大概去过这些场地多少次?
8. 在这些场地,您主要以什么身份参与?(可多选)
9.

您是否在 2023 年以来亲自到过以下场地参加过民谣演出?(可多选)

第三部分:参与行为(线上+线下)
10. 您通常以何种方式参与民谣音乐?(可多选)
11.

您平均每月花费在民谣相关活动(演出门票、周边、酒水等)的金额大约是多少?

第四部分:身份认同与情感体验
12. 您同意以下陈述的程度如何?
  • 非常不同意
  • 不同意
  • 一般
  • 同意
  • 非常同意
听民谣音乐是我进行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
在民谣音乐中,我能够获得情感上的归属感。
参加民谣演出有助于我拓展社交圈并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参与民谣音乐使我更深入地理解当代青年的价值观。
在疫情之后,我更加珍视民谣音乐带来的现场体验。
数字平台(如音乐APP、短视频)是我保持与民谣文化联系的重要途径。
13. 在疫情之后,民谣音乐对您的个人生活或身份认同带来了哪些具体影响?请举例说明。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