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的重症血液净化患者交付剂量管理方案构建专家函询问卷(第二轮)

尊敬的专家: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本卷,首先感谢您在上一轮问卷中倾注了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给予我们的珍贵意见和建议。

        经过第一轮专家函询,结合您与其他专家的建议,我们对方案初稿进行了修改,形成第二轮函询问卷,方案条目调整如下(包括1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53项)。鉴于您在重症医学、肾脏病学、血液净化技术或相关领域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再次诚挚地邀请您作为本研究的函询专家,您的宝贵意见对本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感谢您于百忙之中填写本函询问卷!

        理论回顾:临床工作中,重症血液净化技术(CRRT是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的支撑技术之一开展涉及预冲、参数设定、上机、警报管理及撤机等多个环节,操作程序及步骤较复杂,以上诸多环节的潜在影响因素,使得治疗剂量存在不达标风险,造成实际交付剂量与处方剂量差异较大,而重症血液净化治疗剂量是衡量患者临床疗效的基本标准,也是评价CRRT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的重症血液净化患者交付剂量管理方案并开展临床初步应用,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重症血液净化治疗交付剂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函询内容包含以下三部分:

       1.   完成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

       2.   评阅重症血液净化患者交付剂量管理方案构建函询表;

       3.   完成专家自评表。

       敬请您收到函询问卷后逐项填写,并尽量在7日内给予回复意见。真诚地希望得到您的指导,您提出的宝贵的建议将是我们方案构建的重要参考资料。

       衷心感谢您对本课题的支持与帮助。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联系人:雷兴平              项目指导:周建芳

       联系电话:13777405072   E-mail:lxp19831017@126.com

                                                                                                                                                                  杭州市中医院

                                                                                                                                                                  2025年8月25日

 第一部分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

       本调查结果仅用于分析课题函询专家的整体情况,将严格遵守信息保密原则。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信息或在合适选项上打“√”。

1. 您的姓名:
2. 您的性别:
3. 您的年龄:
4. 您的工作单位
5. 您的工作年限
6. 您主要从事的领域及工作年限(可多选):
7. 您的最高学历
8. 您的职称
9. 您的联系电话
10. 您的邮箱

第二部分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的重症血液净化患者交付剂量管理方案目标池

填表说明:

       经过第一轮专家函询,结合您与其他专家的建议,我们对方案初稿进行了修改,形成第二轮函询问卷内容,包括总目标(一级指标)、导向过程分级目标(二级指标)和方案管理措施(三级指标)。采用Likert5 级评分法对重要程度进行表示,从“1分”到“5分”依次代表为“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请您判断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并在相应位置打“√”。若您认为指标需要删除、保留或修改表述,请在“修改意见栏”中备注。若您认为有需要增补的指标,请在“建议增补的指标”栏内备注,并进行重要程度赋分。

11. 一级指标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1.规范重症血液净化护理工作

2.重症血液净化患者处方剂量达成率

3.优化疗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4.持续质量改进与循证实践

12. 一级指标修改意见栏
13. 一级指标: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导向过程分级目标(二级指标)
14.

1.规范重症血液净化护理工作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1.1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与规程,提高护理质量
1.2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3 专科化教育培训及考核
1.4个体化、动态化护理人力配置体系
15.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16.

2. 重症血液净化患者处方剂量达成率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2.1 治疗前护理评估
2.2 标准化上机操作
2.3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处理
2.4 标准化下机操作
17.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18.

3. 优化疗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3.1 目标剂量设定与个体化匹配
3.2 动态剂量调整与实时反馈
3.3 多学科目标协同
3.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9.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20.

4. 持续质量改进与循证实践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4.1 数据驱动的质量监测
4.2 指南与培训更新
21.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方案管理措施(三级指标)
22.

1.1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与规程,提高护理质量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1.1.1 规范重症血液净化人员资质与职责管理制度
1.1.2 规范重症血液净化相关标准操作规程
1.1.3 根据CRRT机型,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图表,改善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
1.1.4 建立器材药品登记管理制度
1.1.5 建立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1.1.6 建立重症血液净化质控体系,并针对护理质量问题进性持续质量改进
23.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24.

1.2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1.2.1 建立出血、空气栓塞、严重低血压、严重凝血、低体温、过敏反应等应急预案
1.2.2 建立机器持续报警、故障及停电应急预案
25.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26. 1.3 专科化教育培训及考核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1.3.1 制定培训计划与内容
1.3.2 对从事重症血液净化的护士进性分层化培训,内容涵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应急预案
1.3.3 理论与操作考核及临床实践评估
1.3.4 定期对重症血液净化医护人员能力进性评估与再培训
27.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28. 1.4 个体化、动态化护理人力配置体系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1.4.1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复杂度,个体化安排不同CRRT专业资质、经验、应急处置能力的护士
1.4.2 建立弹性排班与“机动班”制度,可随时调派CRRT核心团队人员
1.4.3 强化交班与CRRT治疗强度评估,动态调整人力配置
29.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30. 2.1 治疗前护理评估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2.1.1 医护共同患者病情评估,包括血流动力学、出凝血功能情况
2.1.2 血管通路评估,包括位置、导管功能、局部感染情况
2.1.3 治疗前物品准备,包括医嘱核对、耗材清点、药品准备、CRRT设备
31.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32. 2.2 标准化上机操作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2.2.1 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安装管路
2.2.2 根据患者出血风险选择合适的预冲液,即是否含有肝素的预冲液对管路进性冲洗
2.2.3 规范机器预冲测试及自检
2.2.4 遵医嘱选择正确的CRRT治疗模式,设置合适的治疗参数,包括治疗剂量参数
2.2.5 正确连接导管上机
2.2.6 遵医嘱正确使用抗凝剂
2.2.7 双人检查核对
33.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34. 2.3 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处理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2.3.1 容量管理:患者出入量管理尽可能达到CRRT容量管理三级水平
2.3.2 报警判断与处理:因各种原因出现异常报警,护士能够及时识别报警原因并及时处理,防止血泵停转,增加凝血风险,进而使耗材用量增加,治疗费用增加
2.3.3 抗凝管理及滤器分级鉴别:治疗过程中对凝血功能及相关指标进性定时监测,及时调整抗凝剂量,减少抗凝相关并发症。及时判断滤器凝血分级及各压力值,按标准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处置
2.3.4 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分析监测,及时调整置换液配方
2.3.5 护理记录准确及规范书写护理文书
2.3.6 医护沟通配合:及时与医生沟通,动态调整抗凝、治疗剂量
2.3.7 治疗中断应急管理: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2.3.8 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如出血、空气栓塞、过敏反应、低体温、低血压处理等
35.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36. 2.4 标准化下机操作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2.4.1 采用最低回血速度回血或采用血袋回血法,以防造成心功能不全患者加重心力衰竭
2.4.2 遵医嘱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对透析导管进性封管,防止堵管
2.4.3 终末处置:按照院感要求处置医疗废物及机器表面清洁与消毒
37.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38. 3.1 目标剂量设定与个体化匹配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3.1.1 根据患者体重(理想/实际)、代谢状态(APACHE II评分)、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设定初始剂量
3.1.2 高分解代谢患者依据指南提高治疗剂量
3.1.3 肥胖、水肿患者基于理想体重调整剂量(避免过量)
39.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40. 3.2 动态剂量调整与实时反馈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3.2.1 每小时监测实际超滤量、滤器前后压力、TMP
3.2.2 计算尿素清除率(Kt/V),确保实际交付剂量≥处方剂量的85%
3.2.3 低血压时动态下调超滤率,脓毒症时上调对流清除剂量
3.2.4 动态监测凝血与血气分析等重要指标
3.2.5 实时反馈与沟通
41.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42. 3.3 多学科目标协同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3.3.1 每日多学科(ICU、肾科、药剂科)联合查房,审核剂量与抗凝方案
43.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44. 3.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3.4.1 抗凝方案与滤器寿命联动管理
3.4.2 每日监测电解质(K⁺、HCO₃⁻、PO₄³⁻)并调整置换液配方
3.4.3 营养支持,补充丢失的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
45.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46. 4.1 数据驱动的质量监测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4.1.1 建立CRRT电子数据库,自动计算实际/处方剂量比、滤器寿命等核心指标
4.1.2 每小时反馈实际治疗参数至电子病历系统
4.1.3 每月汇总分析并发症(如低血压、凝血等)发生率
47.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48. 4.2 指南与培训更新
  • 很不重要
  • 不重要
  • 一般
  • 重要
  • 很重要
4.2.1 每季度基于KDIGO/ADQI最新共识修订CRRT操作规范
4.2.2 模拟培训医护人员处理剂量不足/过量的场景
49. 建议增补的指标及重要程度赋分
增补指标1及赋分
增补指标2及赋分

第三部分专家自评表

50.

您对函询内容的熟悉程度

  • 不了解
  • 不太熟悉
  • 一般
  • 较熟悉
  • 熟悉
重症血液净化治疗(CRRT)
51. 您对上述内容重要性的判断依据
理论分析
实践经验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
直观感觉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