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数智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调研问卷
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调研。当前,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与国内高质量发展任务并行的背景下,企业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数智化转型正是这一战略的关键路径,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全链条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生产制造、管理运营的智能化升级,进而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企业数智化转型通过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和流程重构,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石。2025年江西财经大学“万企调研”以“企业数智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旨在探索数智技术如何赋能企业创新变革,以期为数字中国建设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丰富实践和生动样本参考。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
1.企业名称:
2.贵公司成立时间: 精确到年(例如:2025年)
3.贵公司主营业务:
4.贵公司所在地: 省 市
5.贵公司所属行业: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其他行业(要填具体行业)
6.贵公司如果属于数字产业化(即数字核心产业),是以下哪种类型
数字产品制造业
数字产品服务业
数字技术应用业
数字要素驱动业
7.贵公司所有权性质:
国有
民营
合资
外商独资
其他
8.贵公司年龄:
3年及以下
4-7年
8-11年
12-15年
16-19年
20年及以上
9.贵公司负责人受教育程度:
初中
高中或中专
大学
研究生
10.贵公司负责人是否有海外工作经历:
是
否
11.贵公司员工总人数为:
100人及以下
101-500人
501-1000人
1001-1500人
1501-2000人
2001-2500人
2501-3000人
3001人及以上
12.2023年底,贵公司资产总额(单位:元,人民币):
500万元以下
500万元-1000万元及以下
1000万元-5000万元
5000万元-1亿元
1亿-5亿
5亿-10亿
10亿-50亿
50亿以上
13. 2023年贵公司产品(服务)年销售总额(单位:元,人民币)为:
500万元以下
500万元-1000万元及以下
1000万元-5000万元
5000万元-1亿元
1亿-5亿
5亿-10亿
10亿-50亿
50亿以上
14.2023年贵公司利润总额(单位:元,人民币):
100万元以下,
100万元-500万元
500万元-1000万元
1000万元-5000万元
5000万元-1亿元
1亿-5亿
5亿-10亿
10亿及以上
第二部分 变量测量
1.贵公司业务涉及产业的哪些部分?(可多选)
.上游(研发、品牌、设计等)
.中游(生产组装等)
.下游(物流、市场营销,销售,售后等)
2.贵公司是否正在转型升级?
是
否
(1)如果回答“是”,属于以下哪一类转型
主业不变进入新行业
脱离原行业进入新行业
向上游或下游行业延伸
个体工商户转为公司制企业
合伙或独资企业转为有限责任公司
上市融资成为公众公司
其他
(2)如果回答“是”,属于以下哪一类转型
过程升级(通过对生产体系的重组,更有效率地将投入转化为产出)
产品升级(引进先进生产线,更快推出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
功能升级(获取新功能或放弃现存功能)
跨产业升级
(3)如果回答“是”,贵企业实施转型升级的途径属于以下哪种?(可多选)
技术升级
品牌升级
商业模式升级
多元化拓展
一体化向上下游产业拓展
由低附加值或低端市场向高附加值或高端市场升级
其他升级
3.贵公司是否有研发中心
是(独立法人机构)
是(公司内部研发机构)
否
4.贵公司近三年平均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
0.5%以下
0.5%-1%
1%-2%
2%-3%
3%以上
5. 企业数智化转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技术短板
资金不足
人才缺乏
组织阻力
6. 企业是否应用AI技术?
是
否
如果回答“是”,AI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多选)
生产运营
管理决策
研发创新
其他
7. 数智无形资产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重
10%以下(传统无形资产为主)
10%-30%(初步数智化)
30%-50%(中度数智化)
50%-70%(高度数智化)
70%以上(数智资产主导)
8. 近三年数智无形资产占比变化趋势
显著上升(年增长>5%)
缓慢上升(年增长1%-5%)
基本持平
有所下降
9.贵企业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可多选)
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研发新产品或服务
优化供应链管理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其他
10.影响贵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技术市场不健全
创新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缺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缺乏研发人员
其他
三、下表是关于企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各方面的调研,请您根据贵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客观评分。“1”表示“完全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请选择最能代表您意见的一项。
编号 对以下说法您企业的符合程度是
(请根据您对企业的了解来判断下列陈述句与贵企业客观情况的符合程度。“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请在表格相应的数字上打√。) 完全不符合 不太符合 不确定 比较符合 完全符合
(A)转型升级绩效
A1 近三年,贵公司的利润不断增长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A2 近三年,贵公司产品(服务)销售收入不断增长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A3 近三年,贵公司产品(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A4 近三年,贵公司产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A5 近三年,贵公司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增长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A6 近三年,贵公司产品(服务)生产或经营成本不断降低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A7 近三年,贵公司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B)要素充裕度
B1 企业具有充足的数字化转型部门人才储备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B2 企业具有充足的数字化转型资金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B3 企业能积极与政府/高校共同进行数字技术开发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B4 企业需要购买数据用于帮助生产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C)绿色创新
C1 近三年企业改进了生产流程,防止污染土壤、水和空气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C2 近三年企业改进了生产流程,使用更清洁或可再生能源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C3 近三年企业改进了生产流程以符合环境法标准(如二氧化碳、废物及噪音排放等)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C4 近三年企业改进了生产流程以减少资源的使用(如原材料、水和电)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C5 近三年企业改进了生产流程以回收、再利用制造材料或部件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D)数据要素资源化
D1 企业所
在地方政府建设有数据开放平台,公共数据能够开放共享或授权运营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D2 企业对公共数据后期能够充分的进行加工组织和挖掘利用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D3 企业自身拥有高效的数据采集方式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D4 企业内部部门之间能够有效进行数据传输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D5 企业之间不存在数据壁垒,能够依法依规进行数据共享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E)数据要素市场化
E1 政府持续出台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E2 企业拥有的原始数据要素产权明晰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E3 地方政府已建立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机制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E4 企业自身已建立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机制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E5 地方数据交易平台已建立基本的数据交易秩序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F)数据要素价值化
F1 企业能够利用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新业态实现转型发展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F2 企业能够实现数据营销、舆情分析、数据分析等应用场景创新。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F3 企业能够利用数据要素建立起与用户之间的智能感知,把握市场需求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F4 企业能够利用数据要素实现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以及业务拓展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G)新质要素动能
G1 企业已打造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G2 企业已拥有充足的创新研发资金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G3 以数据要素为代表的新型生产要素已提升企业劳动者技能水平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G4 新型生产要素丰富了企业劳动对象的种类和数量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G5 新型生产要素已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和价值增值方式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H)新型组织方式
H1 企业已推行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等新模式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H2 企业已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扁平化、 平台化、 网络化的组织结构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H3 企业已建立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平台等创新体系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H4 企业已形成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的开放合作机制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H5 企业已建立成熟的创新激励机制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I)生产智造能力
I1 企业生产设备已实现物联网连接与远程监控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I2 关键生产设备具备智能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等功能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I3 利用人工智能或大数据分析优化产品设计方案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I4 生产流程通过制造执行系统实现实时调度与优化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J)数智化运营能力
J1 企业财务、HR等核心业务流程已实现全链路数智化管理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J2 通过数据分析工具支持管理层决策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J3 提供基于云平台的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预警服务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J4 利用AR/VR技术等实现远程运维数智化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K)智能连接能力
K1 企业内部研发、生产、销售数据已实现跨部门贯通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K2 企业已与供应商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库存、订单等数据实时共享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K3 企业已参与行业级数据共享平台协同创新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K4 通过智能连接能力,企业已实现了可量化的业务价值 1 2 3 4 5
非常不满意
1
2
3
4
5
非常满意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