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判断101-200
101.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
对
错
102.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对
错
103.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设定。
对
错
104.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对
错
10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
对
错
106.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条件已经消失,应当立即解除。
对
错
107.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对
错
108.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对
错
109.行政机关举行行政许可听证活动的费用由参与听证的当事人分担。
对
错
1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适用于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
对
错
111.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可以当场告知或者多次分别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对
错
112.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也可以于5日内作出书面决定。
对
错
113.行政许可听证的主持人,即本案的调查人员。
对
错
114.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当场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可以不出具书面决定。
对
错
115.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对
错
116.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简单的行政许可决定,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可以指派一名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对
错
117.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
对
错
118.行政许可需要举行听证的,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对
错
119.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
120.行政许可的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尽量要当场作出决定,并作出书面或口头的行政许可决定。
(×)
121.实施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事项的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作出,以体现公平竞争。
对
错
122.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数量有限的许可,同等条件下,按照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的行政许可。
对
错
123.对于数量有限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可以在申请人中任意选择一人,准予行政许可,这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权力范围。
对
错
124.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任何人。
对
错
125.行政机关依法公开申请人提交的商业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务信息的,允许申请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异议。
对
错
12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对
错
12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对
错
128.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对
错
129.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
错
130.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对
错
131.行政处罚的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对
错
132.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对
错
133.国务院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对
错
134.除法律、法规、规章外,其他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处罚。
(×)
135.行政机关不得委托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对
错
136.受委托组织必须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并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
对
错
137.承接行政处罚权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按照规定范围、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对
错
138.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对
错
139.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对
错
140.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
错
141.行政处罚没有依据或者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处罚无效。
对
错
142.行政处罚应当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
错
143.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对
错
144.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对
错
145.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
错
146.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对
错
147.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或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的,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
对
错
148.行政机关拟作出较大数额罚款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对
错
149.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坚持以不公开为常态、公开为例外。
对
错
150.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对本行政机关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不定期评估审查,对因情势变化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对
错
151.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依据、条件、程序以及本行政机关认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是行政机关应当依照规定,应主动公开的信息。
对
错
15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主动公开贯彻落实农业农村政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使用情况审核、土地征收、房屋征收、筹资筹劳、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对
错
15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及时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
错
15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提出,可以采用信件、数据电文、口头等方式提出。
对
错
155.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不明确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
对
错
156.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对
错
157.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任何时候都不得收取费用。
对
错
158.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多个申请人就相同政府信息向同一行政机关提出公开申请,且该政府信息属于可以公开的,行政机关应当纳入主动公开的范围。
对
错
15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向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提交本行政机关上一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对
错
160.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会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行政机关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第三方逾期未提出意见的,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决定是否公开。
对
错
161.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规范化、开放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对
错
162.国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加大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发展动力。
对
错
163.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公布证明事项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
对
错
164.对已取消的行政许可,确因工作需要,行政机关可以转由行业协会商会或者其他组织实施。
对
错
165.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或者市场机制能够解决以及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规定不得设立行政许可的事项,一律不得设立行政许可。
对
错
16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多图联审、联合竣工验收等方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能。
对
错
167.行政机关在行政审批过程中需要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技术性服务的,可以直接委托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但需要自行承担服务费用。
对
错
168.国家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应当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步骤,全部纳入一体化在线平台办理。
对
错
169.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各地区、各部门应当推动政务服务大厅与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对接融合。市场主体有权自主选择政务服务办理渠道,行政机关不得限定办理渠道。
对
错
170.某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在异地提取涉案财物后,在返回单位后的四十八小时内将涉案财物移交。
对
错
171.执法人员应当合法、及时、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材料,依法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收集与案件无关的材料,如无特殊情况不得将证据用于法定职责以外的其他用途。
对
错
172.某执法机构于2021年1月7日对相关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后于2月6日解除登记保存措施,并作出《解除证据登记保存决定书》。
对
错
173.情况紧急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在四十八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对
错
174.某执法部门对当事人张某做出罚款一百元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对
错
175.王某初次违法,并且及时改正,执法机关对其做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对
错
176.执法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执法部门决定的限内不履行义务的,执法部门应当强制执行。
对
错
17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已经不存在不适应、不符合党同国家事业发展的问题。
对
错
178.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
对
错
179.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观念意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对
错
180.2014年,法治政府目标概念首次提出。
对
错
18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
对
错
18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需要法律过多的干预。
对
错
183.对已被执法部门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的证据,执法部门可以在先行登记保存之日起七日内依法送交有关部门鉴定。
对
错
184.在行政复议过程中,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认为当初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还需要补正,可以向申请人或第三人自行收集证据。
对
错
185.为查明案情,需要对案件中专门事项进行鉴定的,执法部门应当委托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没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可自行鉴定。
对
错
186.在证据的收集过程中,收集电子数据原始存储介质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电子数据复制件。
对
错
187.按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定,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对与案件事实有关的物品或者场所实施勘验的,应当对勘验过程进行全过程音像记录。
对
错
18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足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可以替代询问笔录、现场笔录。
对
错
189.执法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可以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
对
错
190.关于调查取证的规定,证据必须应经当事人审核确认,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对
错
191.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执法部门应当制作《催告书》,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十五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执法部门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对
错
192.现场笔录应当由现场人员逐页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执法人员只在最后一页签名,无须在笔录上逐页签名。
对
错
193.“官员无隐私”,因此公务员不享有宪法中规定的隐私权。
(×)
194.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特殊情况除外。
对
错
19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对
错
19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常设机关。
对
错
197.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上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对
错
198.我国刑法处罚的是一切违法行为。
对
错
199.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对
错
200.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措施权可以委托,但行政强制执行权不得委托
对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