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新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我校新闻学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与实现”项目研究组。为全面了解大家对新闻学实践类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融媒体实务》等)中思政理念融入的认知、学习需求及教学满意度,为后续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依据,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形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保密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任何第三方,也不会影响您的课程成绩。问卷填写约需8-10分钟,请您根据自身真实感受和实际情况作答。您的每一份反馈都对研究至关重要,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 我能清晰感知到新闻学实践类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如新闻职业道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  

2. 实践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与新闻采写编评策等专业实践环节的适配性高  

3. 在“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地方特色实践项目中,我能感受到思政元素与专业实践的结合价值
4. 我理解实践课程中融入“新闻工作社会责任”这一思政元素的意义
5. 实践课程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选题策划”的内容,我能有效感知并应用
6. 我认为实践课程中“正能量影像传播”(如新闻摄影课)、“主流舆论引导”(如融媒体课)等专属思政元素有实际价值
7. 我能区分实践课程中的“通用思政元素”(如职业道德)与“课程专属思政元素”(如各课程特色思政内容)
8. 实践课程中融入的呼伦贝尔“非遗传承”“民族团结”等地方思政载体,能帮助我理解思政内涵
第二部分:教学方式接受度(10题)
9. 我对“线上超星平台思政微课+案例库”的学习形式接受度高
10. 校外实践基地(如呼伦贝尔日报社、市融媒体中心)的实践教学中,思政引导环节(如媒体导师讲解正能量报道经验)对我有帮助
11. 我喜欢“1分钟思政微案例”(如新闻工作者坚守真相的短视频故事)这种教学形式
12. “校内教师+校外媒体导师”双导师制的思政指导模式,能满足我的学习需求
13. 线下实践(如校内演播室实训、地方主题报道调研)中融入思政内容的方式,我能接受
14. 线上平台“实践任务思政指导模块”(如选题思政把关建议)的实用性强
15. 小组合作完成思政导向的实践项目(如团队策划地方正能量报道),能提升我的参与积极性
16. 实践课程中“思政案例讲解+实践任务实操”的结合方式,能帮助我理解思政内容
17. 我希望实践课程中增加“地方媒体人职业精神分享”这类思政教学内容
18. 线上线下双课堂的衔接(如线上预习思政理论+线下实践应用),逻辑清晰且便于学习
第三部分:学习效果自评(10题)
19. 通过实践类课程思政学习,我的新闻选题策划能力(如结合思政导向确定选题)有提升
20. 我能在实践作品(如新闻稿、摄影作品、融媒体产品)中有效体现思政内涵
21. 我的新闻伦理判断能力(如面对报道冲突时坚守职业伦理)有所增强
22. 我对“新闻工作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这一认知更清晰
23. 通过地方特色实践项目(如草原生态报道),我的专业实践技能(如采访、写作)有提升
24. 我愿意主动关注并学习实践课程中的思政内容
25. 实践类课程思政学习,让我对新闻学专业的职业认同感更强
26. 我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实际报道实践(如筛选采访对象、确定报道角度)
27. 若有机会,我愿意留在呼伦贝尔地方媒体从事新闻相关工作
28. 总体而言,我对新闻学实践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满意
四、基本信息(4题)
29. 您的年级:
30. 您是否参与过新闻学实践类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融媒体实务》等)?
31. 您是否参与过校外实践基地(如呼伦贝尔日报社、市融媒体中心)的实践活动?
32. 您参与过的思政导向实践项目类型(可多选):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