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数据隐私权认知与行为的调查问卷
问卷说明: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数据隐私权认知与行为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本问卷实行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我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问卷大约需要5-8分钟完成。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 您的性别:
男
女
2. 您所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以上
3. 您的专业类别:
人文社科类(如法学、文学、历史、社会学等)
理工农医类
经管类
艺术体育类
其他
第二部分:数据隐私认知与意识
1. 您是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非常了解,清楚其主要内容和权利
比较了解,知道一些基本规定
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内容
完全没听说过
2. 您认为以下哪些属于“个人信息”?(可多选)
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
生物识别信息(如人脸、指纹)
健康生理信息
行踪轨迹(如打车记录、位置信息)
网络浏览记录、购物偏好
所有以上选项
3. 在注册使用新App或网站时,您会阅读其“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吗?
每次都仔细阅读
大概浏览一下重要条款
从不阅读,直接勾选同意
想阅读,但内容太长、太复杂看不懂
4. 您是否清楚作为用户,您拥有以下哪些权利?(可多选)
知情权:有权知道个人信息被如何收集和使用
同意权:有权决定是否同意信息被处理
访问权:有权查询个人信息被存储了哪些内容
删除权(被遗忘权):有权要求删除自己的个人信息
撤回同意权:有权撤回之前给出的授权
都不清楚
第三部分:网络行为与习惯
1. 在连接公共Wi-Fi(如商场、机场、咖啡馆)时,您通常会?
直接连接并使用,无任何顾虑
会谨慎使用,避免进行支付、登录账号等敏感操作
绝不使用公共Wi-Fi处理任何私人事务
会使用VPN等安全工具后再连接
2. 您如何处理包含个人信息的快递单、外卖单?
直接丢弃
简单撕碎一下再丢
一定会用笔涂黑或用碎纸机销毁个人信息后再丢弃
3. 您在社交媒体(如微信朋友圈、微博、小红书)上分享个人生活的频率和内容?
经常分享,包括定位、照片、日常生活
偶尔分享,但会注意避免暴露精确位置、证件等信息
很少分享,隐私设置非常严格
几乎不分享
4. 当App请求获取您的“通讯录”、“位置”、“相机”等权限时,您通常会?
不假思索,一律点击“允许”
根据App的核心功能判断,如果没必要就拒绝(如计算器App要求定位)
非常警惕,大部分情况下先拒绝,用时再开启
会在手机设置中定期检查并关闭不必要的权限
第四部分:风险感知与维权态度
1. 您是否曾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的困扰?(如骚扰电话、诈骗短信、账号被盗等)
是,经常遇到
是,偶尔遇到
否,从未遇到
2. 如果发现某App过度收集或滥用您的个人信息,您最可能采取的行动是?
立即卸载该App
在App内或应用商店投诉、差评
向网信办、消协等监管部门举报
觉得维权困难,只好忍气吞声,继续使用
3. 您认为目前维权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可多选)
不知道向哪个部门投诉
难以取证,无法证明侵权行为
感觉投诉了也没用,得不到有效反馈
觉得个人力量无法对抗大公司
4. 您是否愿意为使用更注重隐私保护的付费服务(如付费邮箱、无广告的社交平台)而花钱?
非常愿意,隐私是无价的
视价格而定,如果合理会考虑
不愿意,习惯了免费模式
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第五部分:开放性问题(选填)
1. 您对完善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和政策有何期待?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宝贵的时间和贡献! 祝您学习生活愉快!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