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穿透式管理调查问卷
本问卷为无记名调查方式,仅为了解在建工程安全穿透式管理的有关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原因,不作为管理考核等其他用途。
1. 您在当前项目的岗位是
项目/标段主要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副经理、安全总监、总工程师,项目分部(工区)主要负责人)
项目/标段管理人员(项目部门负责人及部门人员,项目分部/工区部门负责人)
项目现场工点管理人员(网格安全员,工点施工、技术、质量、物资专业管理人员)
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设备操作人员
2. 您对您当前所在项目网格安全员的履职履责情况是否满意或认可:
网格安全员对现场网格的监督检查作用明显, 网格安全员履职履责到位,满意(认可)
网格安全员能履行基本职责,基本满意(认可)
网格安全员未能履行基本职责,不满意(不认可)
对网格安全员的履职履责有如下建议:
3. 您项目上网格安全员是否由施工项目部安监办直接管理,其工资、绩效等由项目部直接发放,做到“同工、同酬、同考核、同管理”?
是,基本上都是
是,大部分是
不是,大部分不是
不是,基本上不是
不清楚
4. 您项目的安监办安监专务日常对项目部业务部门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情况如何?
有,定期检查
有,但极少
没有
说不清楚
5. 您所在项目的工程项目部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管理业务部门的人员每周到现场检查的次数是:
每周深入现场检查不少于3次(在我所在工点上半个月就能见到一次)
下现场检查较少,一周少于2次(在我所在工点上一个月甚至更久才能见到一次)
极少下现场检查(在我所在工点上基本上见不到)
频繁深入现场检查(在我所在工点上经常见到)
6. 您所在项目的安监办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安监专务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兼了本项目的其他职务如安质部职务等)?
全部专职的
部分专职、部分兼职的
全部兼职的
不清楚
7. 您认为您项目上设立安监办以后,安监办对项目安全管理的作用明显吗?
明显
不明显
说不清楚
8. 您认为您项目上设立安监办以后,对您工作/作业的影响是:
常受到安监办人员(安监专务/网格安全员)的提醒、督促
没有什么特别感受,对本人没有什么影响
说不清楚
9. 您认为您项目上设立安监办以后,对您所在项目部/分部(工区)/作业队的经济效益/成本管控方面的影响是:
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和经济损失,加强成本管控,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和经济损失作用不明显,对提高经济效益没有帮助
不清楚
其他,如
10. 您认为您在当前项目工作中面对的网格安全员工作上的主要问题是:
安全管理业务知识积累欠缺,业务能力欠缺;但工作责任心尚可
业务能力尚可;但工作责任心差,履职履责不到位
业务能力欠缺,且工作责任心差、履职履责不到位
对网格安全员的业务能力和履职履责表现基本认可
其他,如
11. 您认为您当前所在项目对网格安全员的日常考核奖罚(包括经济奖罚、末位淘汰)落实到位了吗?
没有考核奖罚
采用预奖励制(每月预先给予规定额度奖励),有考核、有处罚(从预先给定额度的奖励总额内扣减应考核的经济处罚额度,及末位淘汰)
采用预奖励制,有考核,没有处罚
非预奖励制,没有奖励,有处罚
非预奖励制,有考评奖励、没有处罚
12. 您认为您当前所在项目对施工作业队伍的安全考核(经济奖惩、红黑名单、清出项目)落实到位了吗?
没有考核奖罚
有考核,有经济奖罚,但其他更重的处罚落实不了
有考核,并相应进行了奖罚
有考核,有经济奖励,但处罚落实不了
有考核,但没有进行相应奖罚
13. 您在本项目工作过程中,接受/进行安全培训(其中入场安全培训按规定24小时以上,施工管理人员、网格安全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定期日常安全培训2小时以上/月,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定期日常安全培训5小时以上/季)的情况:
接受了入场培训,平时有定期接受日常安全培训
接受了入场培训,平时有接受日常安全培训但非定期/常态
接受了入场培训,但平时没有日常安全培训
没有接受过入场培训,平时有定期接受日常安全培训
没有接受过入场培训,平时有接受日常安全培训但非定期
没有接受过入场培训,平时也没有接受过日常安全培训
14. 您认为您在本项目工作过程中,接受/进行的安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的情况:
培训内容有针对性、贴合工作实际,培训方式有意思,本人学到了知识技能
培训内容有针对性、能贴合实际,但培训方式古板枯燥,学习效果不太好
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且培训方式古板枯燥,学习效果差
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均是为了应付、走过场,仅为了大家签个到完成程序,谈不上学习效果
15. 您认为当前项目网格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网格划分规模太小,网格安全员管辖范围偏小,没有充分发挥网格安全员作用,并导致网格数太多
网格划分规模太大,网格安全员管辖范围偏大,网格安全员比较吃力
基本合适,没问题
说不清楚
对部分网格划分可以优化调整,如
16. 您认为您项目推进/执行安全穿透式管理,主要的困难在于:
人员配备难以到位
项目管理成本增加,成本难以承受
对人员/岗位的管束考核增多,工作量增大,对人/岗位/队伍不友好,不愿意接受
说不清楚
其他,如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