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时代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的伦理规范性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 同学:
您好!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算法推荐逐渐应用于高职院校精准思政教育工作中,为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新路径。但与此同时,算法推荐在赋能高职精准思政过程中也可能面临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价值导向等伦理问题。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您对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伦理规范性的看法,为完善相关伦理规范、推动精准思政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问卷采用匿名形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保密。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如实作答,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您的身份:
A.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
B. 高职院校辅导员
C. 高职院校其他教职工
D. 高职院校学生
2.若您是教师,教龄:
A. 1 年及以下
B. 2-5 年
C. 6-10 年
D. 11-15 年
E. 16 年及以上
3.若您是学生,年级: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及以上
4.您所在高职院校的类型:
A. 综合类
B. 理工类
C. 文史类
D. 艺术类
E. 医药类
F. 其他(请注明):
二、对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的认知与态度
1.您了解“AI”或“AI时代”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一般
D.不太了解
E.完全不了解
2.您是否了解 “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的概念(即通过算法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兴趣偏好等数据,精准推送思政教育内容、活动等)?
A. 非常了解,能清晰阐述其内涵与应用方式
B. 比较了解,知道其大致含义和常见应用场景
C. 一般了解,仅听说过相关概念,不熟悉具体内容
D. 不太了解,很少接触相关信息
E. 完全不了解,从未听说过
3.您所在的高职院校是否已应用算法推荐技术开展精准思政工作(如精准推送思政课程资源、思政实践活动通知等)?
A. 已广泛应用,覆盖多个思政教育环节
B. 初步应用,在部分思政教育场景中尝试使用
C. 正在筹备,尚未正式投入使用
D. 未考虑应用,暂无相关计划
E. 不清楚学校是否有相关举措
4.您认为算法推荐技术对高职精准思政教育的赋能作用如何?
A. 作用极大,能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和效果
B. 作用较大,对思政教育的优化有明显帮助
C. 作用一般,仅能在小范围内发挥辅助作用
D. 作用较小,难以对思政教育产生实质性影响
E. 作用极小,甚至可能对思政教育造成干扰
5.您对所在院校(或未来)应用算法推荐技术开展精准思政工作的态度是?
A. 非常支持,积极期待相关应用落地
B. 比较支持,认为有必要进行尝试
C. 中立态度,需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判断
D. 不太支持,担心可能存在风险和问题
E. 完全反对,认为不应将算法引入思政教育
6.您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推荐技术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风险隐患
A.风险很大,隐患众多
B.风险较大,隐患较多
C.一般
D.几乎没有风险隐患
E.完全没有风险隐患
三、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的伦理问题感知
1.在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过程中,您最担心的伦理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 学生个人数据隐私泄露(如思想动态、生活轨迹、社交信息等)
B. 算法偏见导致思政教育内容推送失衡(如偏向某类价值观、忽视部分学生需求)
C. 过度依赖算法,削弱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D. 算法推荐内容同质化,限制学生思想视野的拓展
E. 算法难以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情感的复杂性,推送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F. 算法决策不透明,师生无法知晓推荐逻辑,难以监督和质疑
G. 其他(请注明):
2.您认为当前算法推荐在收集学生用于精准思政的个人数据时,对数据隐私的保护程度如何?
A. 保护极好,有完善的隐私保护机制,完全不用担心泄露问题
B. 保护较好,有基本的隐私保护措施,泄露风险较低
C. 保护一般,隐私保护措施存在不足,存在一定泄露风险
D. 保护较差,缺乏有效的隐私保护手段,泄露风险较高
E. 不清楚相关隐私保护情况
3.您是否认为算法推荐可能会强化学生的 “信息茧房” 效应,导致学生只接触到符合自身现有认知的思政内容,阻碍思想观念的多元发展?
A. 完全认同,算法很容易导致 “信息茧房”,严重影响学生思想成长
B. 比较认同,算法有较大可能引发 “信息茧房”,对学生思想发展有一定阻碍
C. 中立态度,“信息茧房” 效应可能存在,但影响程度不确定
D. 不太认同,算法推荐能兼顾内容多样性,“信息茧房” 效应不明显
E. 完全不认同,算法不会导致 “信息茧房”,反而能拓宽学生视野
4.您认为算法推荐在精准推送思政内容时,是否会出现价值导向偏差(如过度强调功利性、忽视主流价值观等)?
A. 肯定会,算法容易受数据和模型局限,出现明显价值偏差
B. 可能会,在部分场景下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导向问题
C. 不确定,需结合具体算法应用情况判断
D. 不太可能,有相关审核机制,能有效避免价值偏差
E. 完全不可能,算法推荐始终以主流价值观为导向
5.对于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您认为责任主要应由谁承担(可多选)?
A. 学校(未建立完善的算法应用规范和监管机制)
B. 算法技术提供方(算法设计存在缺陷或未考虑伦理风险)
C. 思政教育工作者(未合理使用算法推荐结果,忽视伦理问题)
D. 相关监管部门(未履行好行业监管职责)
E. 学生(未注重保护自身数据隐私,对算法推荐内容缺乏辨别力)
F. 其他(请注明):
四、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的伦理规范需求与建议
1.您认为是否有必要针对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制定专门的伦理规范体系?
A. 非常有必要,这是保障算法思政健康发展的关键
B. 比较有必要,能有效规避伦理风险,提升教育效果
C. 一般,可参考现有通用伦理规范,无需专门制定
D. 不太有必要,算法在思政中的应用较浅,伦理问题不突出
E. 完全没必要,过度规范会限制算法技术的应用创新
2.若要构建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的伦理规范体系,您认为应重点包含哪些内容(可多选)?
A. 学生个人数据收集、存储、使用的隐私保护规范
B. 算法模型设计与优化的公平性、客观性准则
C. 思政内容推荐的价值导向审核标准
D. 算法决策的透明度与可解释性要求
E. 师生对算法推荐结果的监督与反馈机制
F. 伦理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流程
G. 相关主体(学校、技术方、教师等)的伦理责任划分
H. 其他(请注明):
3.您认为应由哪些主体共同参与制定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的伦理规范(可多选)?
A. 教育行政部门
B. 高职院校管理者与思政教师
C. 算法技术专家
D. 法学与伦理学专家
E. 学生代表
F. 算法技术企业
G. 其他(请注明):
3.为提升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的伦理规范性,您认为学校层面应采取哪些措施(可多选)?
A. 建立专门的算法思政伦理审查委员会,对算法应用进行全程监管
B. 加强对思政教师和学生的数据素养与算法伦理教育
C. 完善学生数据隐私保护制度,明确数据使用边界
D. 公开算法推荐的基本逻辑和流程,保障师生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E. 建立算法伦理问题投诉与处理渠道,及时响应师生诉求
F. 与算法技术提供方签订明确的伦理责任协议
G. 其他(请注明):
4.您认为在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过程中,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的关系?
A. 以伦理规范为首要原则,技术创新必须在伦理框架内进行
B. 两者同等重要,需通过完善机制实现相互协调与促进
C. 以技术创新为主,伦理规范可根据技术发展逐步完善
D. 优先保障思政教育效果,技术创新和伦理规范均服务于这一目标
E. 其他(请说明):
5.关于算法推荐赋能高职精准思政的伦理规范性,您还有其他建议或看法吗?
再次感谢您的耐心作答!祝您工作顺利 / 学习进步!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