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大同路幼儿园关于教师在主题活动区观察与支持中存在的困惑调查问卷
老师您好!
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班级主题活动区中观察所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收集有效信息进行统计,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学期的教研活动。请根据具体要求,选择符合自己想法的选项。本问卷只用于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祝您工作顺利!
1. 您的年龄?
20-25
26-30
31-35
36-40
41-45
2. 您的教龄?
1-5
6-10
11-15
16-20
3. 您所在的年龄段?
小班
中班
大班
4. 您在主题活动区(如建构区、美工区、角色扮演区等)观察幼儿时,最容易忽略哪些维度的行为信息?
幼儿与同伴的互动细节(如合作、协商、冲突解决)。
幼儿操作材料时的思维过程(如尝试、调整、创新的细节)。
幼儿遇到困难时的情绪反应与应对方式。
幼儿对主题内容的深度探索行为(如关联已有经验、延伸新问题)。
幼儿的非语言表达(如肢体动作、眼神、表情传递的需求)。
其他
5. 您在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或《聚焦式观察》理论框架分析主题活动区幼儿行为时,最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场景是?
无法精准对应幼儿行为与《指南》某领域的具体目标。
难以从幼儿表面游戏行为(如搭积木、画画)解读背后的学习品质(如坚持性、专注力)。
面对幼儿复杂行为(如既合作又产生冲突)时,不知如何用理论框架拆解分析。
其他
6. 您班级当前主题活动区的材料投放,最突出的问题是?
材料与主题目标关联度低,无法支撑幼儿深化主题探索。
材料层次性不足(如未兼顾能力强、中、弱幼儿的操作需求)。
材料操作性单一,难以激发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如仅能完成固定玩法)。
材料数量不合理(过多导致幼儿选择困难,过少引发争抢)。
材料缺乏动态调整(如未根据幼儿游戏进展补充或替换)。
其他
7. 在结合“主题+”课程方案准备活动区材料时,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不知道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如小班具象思维、大班抽象思维)设计材料。
难以平衡材料的“主题针对性”与“幼儿自主性探索空间”。
缺乏收集/制作主题相关材料的资源或灵感。
其他
8. 在主题活动区中,当幼儿出现以下情况时,您最困惑如何提供有效支持?
幼儿对当前材料失去兴趣,表现出无聊或游离状态。
幼儿在操作材料时遇到瓶颈(如搭不好、画不出),产生挫败情绪。
幼儿的游戏行为偏离主题方向(如主题是“春天”,却在建构区搭“城堡”)。
幼儿之间因材料或游戏规则产生冲突。
其他
9. 您在运用“开放性提问”“环境隐性引导”等支持策略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
开放性提问设计不当,无法激发幼儿思考(如变成“是/否”类封闭问题)。
不知如何通过调整环境(如材料摆放、区域布局)引导幼儿深化主题探索。
支持策略介入时机不当(如介入过早打断幼儿思考,介入过晚错过引导机会)。
其他
10. 除上述三类问题外,您在主题活动区开展幼儿行为观察、材料投放或支持策略实施中,还有哪些其他困惑或待解决的问题?请具体说明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