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轻社交”行为模式的综合研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社交模式的相关研究。本问卷研究的是近年来兴起的“轻社交”现象,它主要指:由青年个体发起的、有明确动机的、以自我需求为导向的、基于个体社交愿望的随机在线社交模式(例如:主动寻找“饭搭子”、“游戏队友”、“复习伙伴”等)。


您的回答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至关重要的帮助。本问卷实行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仅用于整体统计分析,严格保密,请您放心填写。预计需耗时5分钟。


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2.您的年级:
3.您的专业类别:
4.您的出生年月:
【第二部分:近一个月行为模式调研】
5.请阅读每个条目并了解每个问题所描述的情况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您自己的状况,选出最符合你的描述。
  • 非常不符合
  • 不太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1 我会经常感到缺少陪伴
2 我会经常感到落单
3 我会经常感到被他人孤立
6.请您基于过去一个月的情况进行评级:
  • 非常不符合
  • 不太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1 我很难与他人进行眼神接触
2 参与社交活动时,我会感到不自在
3 如果只有我和另一个人单独相处,我会感到紧张
4 我与他人交流存在困难
5 我担心表达自己时会显得笨拙
6 我会担心在社交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
7 和不太熟悉的人相处时,我会感到紧张
8 我害怕在交谈时说错话而出丑
9 在群体中时,我会担心自己被忽视
10 在群体中相处时,我会感到紧张
【第三部分:“轻社交”行为模式调查】
7.您通常通过哪些方式发起或参与“轻社交”?(请选择最常用的3项)
8.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您会更倾向于选择“轻社交”(如找“搭子”、参与临时性线上互动)而不是进行线下深度社交?
9.您“轻社交”发展的友谊,是否有转化为深度社交?
10.一次典型的“轻社交”互动,您通常期望或实际投入的时间是?
11.你期望多久进行一次典型的“轻社交”互动?
【第四部分:动机与心理体验】
12.我选择“轻社交”是因为:
  • 非常不符合
  • 不太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1 它可以满足我特定的、即时性的需求(如找人一起吃饭)
2 它不需要我承担深厚友谊所带来的情感责任和压力
3 它能让我在保持个人空间和边界的同时,避免孤独
4 它让我能高效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社交
5 基于兴趣的连接让我感到更自在、更容易
13.在“轻社交”过程中,我常常感到:
  • 非常不符合
  • 不太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1 轻松、无负担
2 快乐、愉悦
3 焦虑(如担心没人点赞、评论)
4 疲惫、信息过载
5 孤独感并未减少,有时甚至更强
6 与现实朋友的关系更疏远了
【第五部分:环境影响与态度认知】
14.您认为以下社会环境因素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轻社交”的流行?
  • 影响非常小
  • 影响较小
  • 一般
  • 影响较大
  • 影响非常大
1 学业/就业竞争激烈,个人时间碎片化
2 现实人际关系复杂,相处成本高
3 社会信任感下降,对深度社交更谨慎
4 数字技术的普及与算法推荐(如短视频)
5 流行文化(如“佛系”、“躺平”话语)的影响
15.您认为“轻社交”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您的以下方面?
  • 非常消极
  • 比较消极
  • 没有影响
  • 比较积极
  • 非常积极
1 日常生活的便利度化
2 时间利用效率
3 情感支持的获得
4 现实世界中深度社交的能力与意愿
5 个人心理健康(如焦虑感、孤独感)
【第六部分:数字技术影响】
16.与传统线下交友相比,您认为数字技术(如社交App、短视频平台)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您以下方面的社交模式?
  • 显著减少
  • 略有减少
  • 基本没变
  • 略有增加
  • 显著增加
1. 社交频率:与他人发起互动的总次数
2. 社交广度:认识的新朋友数量(包括浅层认识)
3. 社交深度:与他人交流的深入和真诚程度
17.以下是数字技术带来的一些具体社交行为变化,您的情况是否符合?
  • 非常不符合
  • 不太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1. 方式改变:我更习惯于使用文字、表情包或点赞来互动,而非打电话或长时间当面聊天。
2. 方式改变:我会通过浏览他人的朋友圈、微博或短视频主页来了解近况,替代直接询问。
3. 频率改变:我利用课间、排队等碎片时间进行社交互动的频率大大增加了。
4. 频率改变:我更容易因为一个短视频、一条动态就与某人发起一次短暂的交流。
5. 深度改变:我认识了很多“点赞之交”或“浅聊之交”,但很难发展为知心朋友。
6. 深度改变:即使在与朋友面对面相处时,我也经常会各自看手机,进行线上的其他社交。
7. 技术驱动:平台(如抖音、小红书)的“推荐”和“匹配”功能是我认识新朋友的主要方式之一。
18.您认为,以下哪项技术最深刻地促使了您“轻社交”习惯的形成?
【第七部分:挑战感知】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请您选择选项中的非常不同意”
19. 关于“轻社交”的挑战与风险,我认为:
  • 非常不同意
  • 不太同意
  • 一般
  • 比较同意
  • 非常同意
1 它存在安全隐患(如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
2 算法推荐会让我只看到喜欢的内容,容易陷入“信息茧房”
3 过度依赖会导致现实社交能力退化,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4 小众圈子的封闭性可能使主流价值观被边缘化
【第八部分:措施建议部分】
20.您对学校的建议是:
21.您对网络平台的建议是
22.您对社会的建议是
23.您对大学生的建议是:
【第九部分:总结与开放题】
24.总体而言,您如何看待“轻社交”这种模式?
25.未来,您希望如何平衡“轻社交”与“深度社交”?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