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意识现状调查
您的性别:
男
女
您所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以上
3. 您的专业类别:
人文社科类(如文学、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管理等)
理工农医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医学等)
艺术体育类(如音乐、美术、设计、体育等)
其他
4. 您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长大约是:
少于2小时
2-4小时
4-6小时
6-8小时
8小时以上
第二部分:网络行为习惯(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
1. 您在网络上主要从事哪些活动?(可多选)
学习、查阅资料
社交(微信、微博、QQ等)
娱乐(刷短视频、看剧、听歌、玩游戏)
网络购物、消费
发表言论、评论、弹幕
获取新闻资讯
其他
2. 您在转发或评论网络信息(如微博、朋友圈、新闻)前,通常会:
仔细核实信息真伪和来源
粗略看一下,感觉可信就转
只看标题或图片吸引人就转
几乎不思考,随心所欲
几乎不转发或评论
3. 您是否曾在网络上泄露过他人的个人信息(如未经同意发布含他人照片、联系方式的内容)?
从未有过
无意中做过,没意识到是问题
知道不对,但觉得是小事而做过
经常这样做
4. 您是否有过以下行为?(可多选)
下载或分享过未授权的影视、音乐、软件资源
在论坛、评论区与他人发生激烈争吵或辱骂
使用过“网络爬虫”等工具批量抓取公开数据
发布过“吸睛”但未经证实的消息
以上均无
第三部分:法律认知水平(请选择您认为最符合的答案)
1. 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了解程度是?
非常了解,系统学习过
比较了解,知道主要内容
一般了解,听说过但不清楚细节
不太了解,只知道名字
完全没听说过
3. 如果遇到网络诈骗(如兼职刷单、假冒客服),您的第一反应是?
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
向平台举报该账号
告知家人朋友,提醒他们注意
自认倒霉,删除信息
不确定该怎么办
4. 您是否了解我国法律中关于“网络谣言”的定罪标准(如点击、转发次数达到一定量可构成犯罪)?
非常清楚
大致了解
听说过,但不清楚具体标准
完全不知道
第四部分:法律态度与意愿
1. 您认为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整体如何?
非常强,都能依法上网
比较强,但存在个别问题
一般,很多人对法律一知半解
比较薄弱,侵权行为常见
非常薄弱,法律意识缺失严重
2. 您认为提升自身网络法律意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保护自己,避免触犯法律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应付学校的考试和要求
觉得没什么必要
3. 您更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接受网络法治教育?(可多选)
思政课程中的专题讲解
法律专家、警官的专题讲座或讲座
真实的案例分析研讨会
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互动活动
通过新媒体(公众号、短视频)学习
自学相关法律条文
4. 如果您目睹了他人正在遭受网络暴力,您最可能怎么做?
主动发声制止,支持受害者
私下安慰和支持受害者
收集证据并向平台或有关部门举报
默默围观,不参与也不制止
害怕被牵连,迅速离开现场
第五部分:开放题(可选填)
1. 您对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法治教育、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有何具体的意见或建议?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