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河北校园欺凌的法律机制与多元协同治理研究调查问卷
一、基本信息
1. 您的身份是?(单选题)
学生
教师
家长
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
社会相关组织人员(如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等)
其他(请注明:)
2. 您所在的河北省地区是?(单选题)
石家庄
唐山
秦皇岛
邯郸
邢台
保定
张家口
承德
沧州
廊坊
衡水
雄安新区
3. 若您是学生,您的年级是?(单选题,非学生可跳过)
小学1-3年级
小学4-6年级
初中
高中
中职/高职
大学
4. 若您是教师,您的教龄是?(单选题,非教师可跳过)
1年及以下
1-3年
4-10年
11-20年
20年以上
5. 若您是家长,您孩子的学段是?(单选题,非家长可跳过)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高职
大学
二、校园欺凌认知与经历
1. 您对“校园欺凌”的定义(包括肢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等)了解程度如何?(单选题)
非常清晰,能准确区分不同类型欺凌
比较清晰,知道常见的欺凌形式
不太清晰,只了解部分形式
完全不清晰,不清楚具体含义
2. 您是否有过以下与校园欺凌相关的经历?(单选题)
本人多次遭遇校园欺凌
本人偶尔遭遇校园欺凌
目睹他人(同学/子女/学生)多次遭遇校园欺凌
目睹他人(同学/子女/学生)偶尔遭遇校园欺凌
从未经历也未目睹
不清楚身边是否有欺凌事件
3. 若您经历或目睹过校园欺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多选题)
肢体欺凌(如推搡、殴打、抢夺物品)
语言欺凌(如辱骂、起侮辱性绰号、威胁恐吓)
社交欺凌(如故意排挤、孤立他人、散布负面谣言)
网络欺凌(如恶意P图、在社交平台辱骂、泄露个人隐私)
经济欺凌(如索要零花钱、强迫“请客”)
关系欺凌(如利用人际关系打压、挑拨离间)
其他(请注明:)
4. 您认为当前河北省校园欺凌现象的整体严重程度如何?(单选题)
非常严重,多所学校频繁发生
比较严重,部分学校时有发生
不太严重,仅个别学校偶有发生
几乎没有,极少听说相关事件
5. 您认为校园欺凌最容易发生的场所是?(多选题)
学校教室
校园走廊/楼梯间
学校操场/体育活动区
上下学路上
网络平台(如微信群、短视频评论区)
校外培训机构
其他(请注明:)
6. 您认为校园欺凌对受害者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多选题)
心理创伤(如自卑、焦虑、抑郁)
学习成绩下降
人际交往障碍(如害怕与人接触)
身体健康受损
对校园/社会产生恐惧
其他(请注明:)
三、校园欺凌防治法律机制认知
1. 您对我国与防治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的了解程度如何?(单选题)
非常了解,能说出具体条款内容
比较了解,知道核心法律依据
不太了解,仅听过相关法律名称
完全不了解,从未接触过相关法律
2. 您认为现有防治校园欺凌的法律条文是否存在“分散、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单选题)
存在,问题很明显,实际执行中难以落地
存在,问题较轻微,部分场景缺乏明确指引
不存在,现有条文足够应对实际需求
不清楚,未关注过法律条文的实操性
3. 您认为是否需要通过法律进一步明确校园欺凌相关主体的责任边界?(单选题)
非常需要,当前责任划分模糊,易出现推诿
比较需要,部分主体责任需更具体
不太需要,现有责任框架已足够
完全不需要,法律无需过度干预
4. 您希望通过法律机制补充或细化哪些内容?(多选题)
校园欺凌的明确认定标准(如行为界定、严重程度分级)
学校的预防责任(如定期排查、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的干预与报告流程(如事件处理时限、上报部门)
家长的监护责任(如日常教育、配合学校处理的义务)
欺凌者的惩戒措施(如教育矫治、纪律处分、法律追责)
受害者的救助途径(如心理疏导、法律援助、转学支持)
社会机构的协助义务(如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介入流程)
其他(请注明:)
5. 您认为当前法律对校园欺凌受害者的保护力度如何?(单选题)
非常充足,能有效保障受害者权益
比较充足,基本能满足保护需求
不太充足,部分权益未覆盖
非常不足,难以提供有效保护
四、多元协同治理现状调查
1. 您所在的学校(或子女/学生所在学校)是否开展防治校园欺凌的教育活动?(单选题)
每学期多次(如主题班会、专题讲座)
每学期1-2次
仅在特定节点(如开学季)开展
从未开展
不清楚
2. 学校是否有校园欺凌事件的举报渠道?(单选题)
有多种渠道(如举报信箱、线上平台、专人对接)
仅有1种渠道
有渠道但不公开,学生/家长难以知晓
没有举报渠道
不清楚
3. 若学校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您认为处理效率如何?(单选题)
非常高效,能快速响应并解决
比较高效,在合理时间内处理
效率较低,处理周期长
效率极低,基本不处理
不清楚
4. 您认为学校在履行“教育管理责任”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多选题)
缺乏系统的欺凌防治教育课程
对欺凌苗头的排查不及时
处理欺凌事件时偏袒一方
未及时与家长沟通事件进展
未为受害者提供后续心理支持
没有对欺凌者进行教育矫治
不存在不足
其他(请注明:)
5. 您(或您认为多数家长)是否会主动对孩子进行“防治校园欺凌”的教育?(单选题)
经常教育(如日常提醒、模拟应对场景)
偶尔教育(如看到相关新闻时提及)
仅在孩子遇到问题后才教育
从未教育
不清楚
6. 若发现孩子遭遇校园欺凌,您(或您认为多数家长)会采取哪些措施?(多选题)
第一时间与学校沟通,要求介入处理
联系对方家长,协商解决问题
安抚孩子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教导孩子自我保护方法(如避免冲突、及时求助)
向公安机关或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求助
因担心“惹麻烦”或“影响孩子”选择隐忍
为孩子办理转学
其他(请注明:)
7. 您认为家长在校园欺凌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选题)
对孩子的校园生活关注不足,未及时发现欺凌
过度溺爱孩子,纵容其欺凌他人
认为“孩子间的小矛盾”无需干预,忽视欺凌风险
不配合学校处理,拒绝承担监护责任
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无法引导孩子应对欺凌
不存在问题
其他(请注明:)
8. 您是否了解河北省内可提供校园欺凌相关协助的社会机构(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心理咨询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单选题)
了解3家及以上,知道具体服务内容
了解1-2家,知道大致服务方向
仅听过机构名称,不清楚服务内容
完全不了解
不清楚是否有此类机构
9. 您认为社会机构在校园欺凌防治中发挥的作用如何?(单选题)
作用很大,能有效补充学校、家庭的不足
作用一般,仅能提供部分支持
作用很小,难以实际参与防治
几乎没作用,未听说过相关案例
不清楚
10. 您认为社会层面在校园欺凌防治中最需要补充的服务是?(多选题)
为受害者提供免费心理疏导
为欺凌者提供行为矫正培训
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如亲子沟通、情绪管理)
为学校提供专业支持(如欺凌防治培训、事件评估)
为受害者家庭提供法律援助
搭建校园欺凌事件的社会监督平台
其他(请注明:)
11. 您是否了解教育、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联动机制?(单选题)
非常了解,知道各部门分工与协作流程
比较了解,知道主要联动部门
不太了解,仅听说过有联动
完全不了解
不清楚是否有联动机制
12. 您认为当前跨部门联动在校园欺凌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选题,可跳过)
部门间缺乏沟通,信息不共享
职责划分不明确,出现推诿
联动响应不及时,错过干预时机
缺乏统一的协调机构
不存在问题
其他(请注明:)
五、防治体系优化建议调查
1. 构建“法律机制+多元协同”的校园欺凌防治体系,您认为最需要优先完善的环节是?(多选题)
法律条文细化(如明确责任、惩戒标准)
学校防治能力提升(如师资培训、机制建设)
家长教育意识强化(如开展家长课堂)
社会资源整合(如建立机构服务平台)
跨部门联动机制完善(如建立协调小组)
受害者救助渠道拓宽(如开通专项热线)
其他(请注明:)
2. 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在河北省内建立“校园欺凌防治专项平台”(整合举报、求助、干预、救助功能)?(单选题)
非常有必要,能实现一站式防治
比较有必要,可提升防治效率
不太有必要,现有渠道已足够
完全没必要,会增加运营成本
3. 对于进一步完善河北省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您还有其他具体建议吗?(填空题)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