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判断

1. 外向型的重组家庭儿童多表现为抑郁少动、 自卑胆小等。
2. 家庭的离异和重组给儿童心理成长带来的必然是消极影响。
3. 在为留守儿童选择托管人时,老人是最合适的人选。
4. 外出务工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要避免过分的物质补偿。
5. 流动儿童的内部整合较好,但和社区的融合较差。
6. 流动儿童常常随着父母迁移,其适应状况较好。
7.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子女健康心理形成的前提。
8. 在亲子交流与感情满意度方面,普通家庭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明显低于服刑家庭。
9. 儿童出现听觉障碍必然导致语言障碍。
10. 智力障碍诊断的唯一标准是智力水平低下。
11. 非适应性认知是指对现实世界和现实自我的积极认知。
12. 网络成瘾者是一种有成瘾物质作用下的冲动控制障碍。
13. 行为契约法建立的关键在于父母双方共同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14. 行为契约法是一种行为惩罚法,与行为强化法相对。
15. 游戏疗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将游戏心态与真实生活打通链接。
16. 游戏疗法来治疗网络成瘾是以毒攻毒。
17. 学习困难群体是一个高异质性群体。.
18. 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相对低下。
19. 听讲时,学生应该把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20. 不同材料与知识的学习应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21. 移情是个体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识别和感受。
22. 角色扮演法是有固定的故事情境,但没有固定的反应模式的方法。
23. 情绪 ABC 理论中,只能改变 A。
24. 大多数单亲家庭是由母亲来维持的。
25. 工作伙伴关系的交往模式是以事实、分工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的交往模式。
26. 婚姻交往是基于事实的交往模式。
27. 提高自尊时,个体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
28. 积极倾听意味着赞同孩子的观点与情绪表达方式。
29. 亲子冲突中,父亲是最主要的发起者。
30. 日常生活方面,父子冲突明显高于母子冲突。
31. 在应对亲子冲突时,首先应与孩子进行情感联结,用非语言交流来理解孩子的情绪。
32. 在处理“孩子不爱做家务 ”产生的冲突时,应该先让孩子拥有责任感。
33. 家庭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
34. “谁拥有问题 ”是亲子沟通中需要意识到的一个基本性问题。
35. 同情类的沟通否定孩子的努力或感受,突显我的经验与认识。
36. 根据沟通主体来看,沟通类型大致可以分为: 以我为主的沟通和以他为主的沟通。
37. 研究发现,长期并反复接受体罚的孩子在 18~25 岁时,其大脑额叶灰质体积和表现较常 人降低,而这一改变可能降低智商。
38. 体罚不能改善孩子的行为,却有长期的不良影响,儿童期的体罚甚至与成年期自杀未遂、 中重度饮酒和物质滥用有关。
39. 孩子出现低自尊的情况并不可怕,因为这也说明了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 远比孩子一直翘尾巴要好。
40. 强迫式的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41. 沟通是缓解情绪的良药,有效的沟通能帮助家长和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为家长和孩子 搭建起一座桥梁。
42. 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我们要就事论事,批评孩子作业没有完成。
43.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备可逆性的特点。
44. 三座山实验反映儿童具有了泛灵论的观念。
45.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了解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46. 爱是人成长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47. 理解是一切沟通的基础。
48. 沟通是双向的,既要说也要听。
49. 大宝所谓的公平并不是公平本身,而是他呼吁公平背后的需求,对其需求的关注才是大 宝最在意的。
50. 二胎前的知情同意权,对于大宝来说并不重要。
51. 父母的陪伴以及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专注力的发展。
52. 仿画可以训练孩子手部动作的发展,培养孩子细心的学习习惯。
53.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成人的过分呵护是造成幼儿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
54. 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是不会快乐的,也是很难感受到幸福的。
55. 11 岁以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协商制定规则。
56. 游戏是假的,不能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
57. 溺爱的教养方式能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58. 亲密度较高的家庭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形成。
59. 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
60. 家长采取发泄情绪的方法对于高年龄段的孩子同样管用。
61. 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和专心看动画片的注意是一样的。
62. 孩子患了多动症不要紧,长大了就一定会好的。
63. 当小男孩喜欢玩口红时,家长应该立刻制止他,剥夺他的兴趣,并骂他不男不女。
64.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甚至伴随着许多挫折,需要在内、外力的双重鼓励下,帮助孩子 克服困难,获得成就感。
65. 家长们所看到的孩子的反应灵活和敏捷很可能就是孩子的气质特点,而不是智力本身。
66. 智力是指反应的敏捷性。
67. 成长中的儿童,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
68. 孩子经常犯同样的错误,与大脑发育没有关系。
69. 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对其写作业没有什么帮助。
70. 英国牛津学习中心提出:孩子写作业拖拉,是因为他们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或者没有用处。
71. “ 内向 ”这两个字会给孩子一个负面的标签效应,让他觉得自己是因为内向,所以才不 会社交。这种负面评价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
72. 强迫孩子主动开始社交,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加排斥社交。
73. 情绪 ABC 理论中,A 是孩子对事情的看法。
74. 孩子发脾气,可能是因为没有休息好。
75. 7 至 12 岁时期是人一生中语言水平发展最为快速、关键的时期。
76.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对其语言能力发展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7. 对多动症的干预以心理干预为主、药物干预为辅的综合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78. 多动、不听劝就是多动症。
79. 窝里横的孩子一般都来源于家长无原则、无底线的爱。
80. 孩子会从家长的一味妥协中得出结论,就是自己发脾气和坚持发脾气,家人迟早会选择 妥协。
81. 儿童的情绪、情感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就会不断增加。
82. 儿童情绪管理的目标是没有负面情绪。
83. 幼儿早期有很多重要的关键期和敏感期。
84. 早期教育能够促进脑细胞发育以及大脑网络的快速形成。
85. 幼小衔接实质指的就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身体发展上的衔接。
86. 幼小衔接阶段指的是幼儿园中班和幼儿园大班之间。
87.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属于超前教育。
88.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要求,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育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方面向小学靠拢的现象。
89. 轻性的精神疾病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痛苦,并有强烈的就医愿望。
90. 儿童期心理障碍具有预示性。
91. 父母应该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对孩子的性欲及性行为进行打压,以保护孩子的安全。
92. 友谊与爱情没有区别,都是喜欢对方。
93. 家长陪低年级孩子写作业,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4.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提升学习成绩的过程。
95. 家庭公约由一个人制定就行了。
96. 家长可以不受家庭公约的限制。
97. 初中生要提出清晰的职业规划,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
98. 家长不需要了解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这是教师的责任。
99. 婚姻是人们新生活的起点,具有满足人们生活、情感、生理、社交等需要的多种功能。
100. 由于婚姻问题的复杂性,夫妻不应向他人寻求帮助。
101. 当孩子向你谈起他感兴趣的话题时,可以一边做其它事情一边听。
102. 青春期的孩子顶撞父母是不孝顺的表现。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