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融合影响因素调研
1. 贵企业的名称
2. 贵企业的成立年限?
3年以内
3-10年
10-20年
20年以上
3. 贵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是什么?
央企或者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企业
4. 贵企业近三年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是多少?
300万以下
300万-2000万
2000万-5000万
5000万-1亿
1亿-4亿
4亿以上
5. 贵公司的员工人数?
300人以下
300-500人
500-1000人
1000人以上
6. 贵企业所属地区?
唐山
张家口
保定
沧州
廊坊
7. 贵公司属于哪个县区?
路南
路北
开平
古冶
丰润
高新
曹妃甸
迁安
乐亭
芦台
汉沽
滦南
海港
滦州
玉田
迁西
遵化
丰南
8. 贵公司数字化转型情况
完全不了解数字化转型或已开始规划,但尚未具体实施
已开始数字化基础改造(如引入数字化工业设备、数字化软件等)
在部分业务环节进行数字化应用试点(如研发环节的三维设计等)
转型程度较高,各项业务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集成应用(产供销集成等)
已实现全价值链集成,并迈向智能化运营
9.
贵公司当前已在哪些业务环节开展了数字化转型工作?【多选题】
生产环节:引入了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或生产数据采集系统等
研发环节:应用了三维设计、仿真分析或产品数据管理软件
管理环节:部署或升级了ERP系统,实现财务、采购、库存等线上管理
营销环节:开展了线上营销、社交媒体推广或利用CRM管理客户
服务环节:提供了在线客服、远程技术支持等数字化服务
其他
10. 贵企业近三年年均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情况?
1%以下
1%-3%
3%-5%
5%以上
11.
贵企业高管团队(如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总监等核心管理岗位)的受教育程度整体以哪一层次为主?
高中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硕士
博士
12. 贵公司高管层的风险偏好如何?
比较稳健,优先控制风险,避免高风险投资与扩张
保持中性,不盲目冒进也不拒绝适度尝试新事物
偏好进取,聚焦长期回报,倾向通过创新等方式追求更高收益。
13. 贵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压力如何?
行业内企业数量少,市场需求充足,几乎无竞争
行业内存在一定竞争,但比较温和
行业内竞争激烈,企业面临市场份额萎缩、利润下滑的压力
14. 贵公司所属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如何?
数字化水平较低
数字化水平中等
数字化水平较高
15. 贵企业研发、工艺以及生产制造等技术来源渠道是?
国内其他企业
国内科研机构
国内大学
国外企业/科研机构
自主研发,无外部来源
16. 贵企业认为高校或科研院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程度如何?
非常大
比较大
不太大
基本没作用
17. 近3年贵公司获得政府的资金或政策支持程度如何?
近3 年未获得任何政府支持
近 3 年仅偶尔接触到政府政策或资金支持
近3年获取过少量政府资金支持(如小额补贴)
近 3 年获取过稳定的政府资金支持(如专项项目补贴)
近 3 年获取过高额且持续的政府资金支持(如重大项目专项拨款)
18.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缺少数字化方面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转型成本过高
缺少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组织架构 / 职能设置不适应转型需求
找不准数字化应用场景结合点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程度不协调
数字技术与业务融合难度大
业务数据安全风险
19. 贵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什么核心目标(可多选)
降本增效
优化客户体验
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提高市场竞争力
强化数据科学决策能力
其他
20. 贵企业希望获取的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政策支持与服务是什么?(可多选)
资金支持(如:专项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
人才支持(如:数字化人才培训、专家指导、校企合作)
技术服务(如:提供普惠性技术平台、解决方案选型指导)
政策引导(如:清晰的标准规范、转型标杆案例分享)
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如 5G、工业互联网等)
生态构建(如:组织产业链对接、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21.
对于未来进一步的数字化转型,贵公司是否有明确的规划或加大投入的意愿?
已有清晰规划,将持续加大投入
有初步想法,视市场情况和政策支持而定
暂时观望,维持现有投入水平
不打算继续投入
22. 您认为数字化转型为贵公司带来了哪些积极效果?
尚未看到明显效果
生产效率提升
运营成本降低
市场响应速度加快
客户满意度提升
产品研发周期缩短
产品不良率降低
供应链协同效率提高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