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1. 您的性别
2. 您所在的年级
3. 您的专业是:
4. 您平常一天上网的时间约为:
5. 您上网的目的是:
6. 您接触到网络热词的方式是:
7. 您平时接触最多的网络热词是:
8. 您使用网络热词的次数是:
9. 您使用网络热词的原因是:
10. 您使用网络热词的场合是:
11. 知识经验
  • 很不同意
  • 不同意
  • 一般
  • 同意
  • 很同意
您对网络热词的认知会受到以往知识和个人经验的影响
当网络热词涉及您专业领域知识时,您是否会依据专业知识判断其合理性
过往了解的社会事件经历,是否会影响您对相关主题网络热词的解读
您是否会因缺乏某领域知识,而选择跟随他人对相关网络热词的评价
12. 个人情感
  • 完全不可能
  • 很可能不会
  • 不确定
  • 很有可能
  • 一定会
您会因个人情感影响对网络热词背后观点的接受度
当网络热词与您关注的社会议题相关,且立场与您一致时,您是否会更主动传播
若网络热词调侃您反感的事物,您是否会忽略其可能存在的片面性而认同
面对带有负面情绪的网络热词,您是否会因自身情绪状态而改变接受程度
13.

媒体信任

  • 完全不可能
  • 很可能不会
  • 不确定
  • 很有可能
  • 一定会
您会因为信任媒体平台,因而认为网络热词的内容是真实可靠的
对于同一网络热词,来自权威媒体与自媒体的传播,您是否会更相信权威媒体的解读
若经常使用的社交平台频繁推送某类网络热词,您是否会提高对这类热词的信任度
当媒体平台对某网络热词进行事实核查并纠正后,您是否会调整对该热词的信任态度
14.

对评价标准的影响

  • 完全不可能
  • 很可能不会
  • 不确定
  • 很有可能
  • 一定会
您会受到网络热词的影响,改变对事物、人的评价标准
在评价他人的穿搭风格时,您是否会因 “潮流”“土味” 等网络热词改变原有标准
面对兼职或实习机会,您是否会因 “内卷”“躺平” 等网络热词调整对工作价值的判断标准
在评判一部影视作品时,您是否会因 “封神”“烂片” 等网络热词改变对作品质量的评价尺度
15. 政治观念
  • 很不同意
  • 不同意
  • 一般
  • 同意
  • 很同意
网络热词(如 “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能激发我主动了解重要政治议题的兴趣
网络热词以简短标签形式(如 “蛮拼的”“摊上大事了”),让复杂的政治信息更易理解和传播
我会因网络热词产生 “在社交平台发表政治相关观点,就是充分的政治参与” 的认知
仅通过网络热词(如 “民生实事” 相关简化表述)了解政治议题,会让我对议题的认知变得片面
16. 消费观念
  • 很不同意
  • 不同意
  • 一般
  • 同意
  • 很同意
网络热词(如 “理性消费”“平替”)能帮助我建立更合理的消费判断标准
网络热词(如 “土豪金”“轻奢”)会让我不自觉地和他人比较消费水平,产生攀比心理
网络热词(如 “剁手”“清空购物车”)会刺激我购买非必需商品,导致过度消费
网络热词(如 “性价比”“智商税”)会影响我对商品价值的判断,进而改变消费选择
17. 学习观念
  • 很不同意
  • 不同意
  • 一般
  • 同意
  • 很同意
网络热词(如 “知识付费”“学霸模式”)能激发我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网络热词(如 “线上自习室”“慕课”)让我了解到更多样、灵活的学习途径
网络热词(如 “躺平”“摆烂”)会让我分散学习注意力,降低学习专注度
网络热词(如 “考证内卷”“功利性读研”)会让我形成 “为功利目的而学习” 的态度
18. 道德观念
  • 很不同意
  • 不同意
  • 一般
  • 同意
  • 很同意
网络热词(如 “逆行者”“光盘行动”)能让我形成更正向的道德认知,认同良好行为规范
网络热词(如 “云监工”“正能量”)会提高我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公益的积极性
网络热词(如 “键盘侠”“网暴”)会让我担心被攻击,不愿主动维护社会正义
网络热词(如 “社会毒打”“人性险恶”)会让我对社会整体产生消极、负面的印象,影响道德判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