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与实践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本问卷旨在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现状、需求及优化方向,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与实践”课题提供实证依据。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保密,问卷填写约需5分钟。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 您的性别
2.

您的年龄段:

3.

您的职称:

4. 您当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学科类型
5. 您认为自己是否有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过程
6. 在日常教学中,您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频率是
7. 您认为自身在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与思政自然结合方面的能力如何
8. 在课堂中讲解涉及思政的理论性内容时,您认为自己能否将内容讲深、讲透并吸引学生
9. 若您认为自身在思政育人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最希望获得哪种支持来提升(可多选)
10. 您认为当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育人成效”(如思政融入教学效果、学生思想引导成效等)与 “科研、论文” 等硬性指标的权重分配是否合理
11. 受当前评价激励机制影响,您在时间和精力分配上更倾向于
12. 您认为当前针对教师思政工作的激励形式(如奖励、表彰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3. 在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时,您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协作频率是
14. 您认为当前针对教师思政育人能力的培训,最突出的问题是
15. 若要优化思政育人相关培训支持,您最希望改进的方面是(可多选)
16. 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您认为网络平台上的多元思潮、负面信息对您自身的思想认知及思政育人工作开展的干扰程度如何
17. 面对数字时代知识多元化、碎片化及 “后真相” 现象,您认为自身的数字素养、信息鉴别能力与舆论引导能力,能否满足思政育人工作的需求
18. 在面对大学生时,您认为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如单纯理论讲授)对学生的吸引力如何,“隐形逃课” (人在心不在)现象在您的课堂中是否常见
19. 您认为当前面临的职称晋升、项目申报、考核评聘及生活成本等压力,对您投身思政教育的热情与精力投入的影响程度如何(单选)
20. 若要缓解外部环境与时代变迁对思政育人工作的冲击(如应对多元思潮、创新教学、缓解职业倦怠),您最希望获得哪些支持(可多选)
21. 为应对学生特征变化、提升思政课堂吸引力,您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互动讨论、多媒体应用等)的频率是
22.

以下人工智能赋能思政工作的场景,您能接受的是(可多选)

23. 在您接触过的人工智能赋能思政场景中,技术应用与您的教学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如何
24.
  1. 当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收集您的学习记录、教学反馈等数据开展思政相关服务(如精准推送资源、分析思想动态)时,您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担忧程度如何
25. 您认为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思政工作中,数据收集的边界、隐私保护规则等伦理问题的明确程度如何
26. 若学校计划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思政工作,以下哪项措施最能缓解您对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的担忧(可多选)
27.

您对人工智能赋能思政工作的主要顾虑是(可多选)

28.

您认为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思政工作最需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可多选)

29.

您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整体态度

30.

针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思政工作,您是否还有其他建议或需求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