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材料:
刘老师正在给八年级(3)班上体育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经过几次讲 解示范后,还有一半的同学掌握不好。就在刘老师又一次给学生示范时,不知谁尖叫了一声: “青蛙! ” 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大多数同学拥上前去围观。刘老师一看,只见一个男孩正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 绿绿的大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的调皮鬼李和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 老实过。刘老师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青蛙的跳跃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于是,刘老 师顺势引导学生——
“ 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的后腿是怎样起跳的? ” 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地观察。
“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 ”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道。 “很好,观察得真仔细! ”刘老师及时加以鼓励。
“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 ”另一个同学回答道。
“非常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 ”刘老师又问。 “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的身体全部展开了。 ”
“太好了!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个道理。同学们,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左右分开,脚跟稍
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脚掌用力蹬地,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轻轻落地。同学们,想不想 模仿一下青蛙的跳跃动作呀? ”
“想! ”同学们齐声答道。
同学们模仿着青蛙跳跃的动作,起劲地练了起来。 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 的规范动作。刘老师随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跳远友谊赛,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越跳越有劲。李和 为了给本队争分,动作规范,也跳出了优异成绩。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刘老师使用了哪些教学原则。(10 分)
31.材料:
孙老师是一位数学老师,他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时,如果学生之前 对一元一次方程很熟悉,他们就能模仿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轻松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再比如学生在学习平面几何证明时,如果对之前代数的思维没有调整,一直想用计算数值的方法来证明几 何关系,就会干扰学习。再比如,如果学生对基本的几何概念理解不清,不清楚角平分线的定义,那么在 学习更复杂的相似三角形与角平分线相关内容时,掌握相关知识就更加困难。
(1)结合材料分析,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迁移?(6 分)
(2)老师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迁移?(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