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判断

71.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确认的事实,仍需要根据案情核实后才能作为定案证据。
72.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私有制的存在。
73.税收的财政原则就是指税收收入应当充足、稳定、可靠,并最大限度满足政府的财政需要。
74.税收法定原则就是指,所有税收方面的规定都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75.税收行政强制权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但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一旦违法行使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体现了依法行政中的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76.税收违法案件的举报人对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不能申请复议,而只能通过向税务机关反映问题的渠道解决。
77 .税务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溯及既往。
78.税务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纳税服务部门负责权益性审核。
79.税务行政处罚由法律、法规或规章设定,税务规范性文件不能对税务行政处罚作出规定。
80.税务行政处罚只有罚款和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
81.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简称为税务行政主体。
82.税务行政强制执行既是税务机关的一项职责,又是其一项职权,所以税务机关既可行使又可随意放弃。
83.税务行政相对人仅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84.税务行政许可的审批机关只能是市级或市级以上税务机关。
85.税务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要有法律依据,“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
86.税务行政主体必须是一个组织。
87.税务行政主体为税务机关和税务行政相对人。
88.税务机关按简易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时,可以不作出书面的处罚决定。
89.税务机关出具的的《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属于鉴定意见。
90.税务机关的活动均属于行政范畴。
91.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应定期予以公告。
92.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具有税务行政主体资格。
93.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被检查人有权拒绝检查。
94.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
95.税务机关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这种受托单位也可以成为税务行政主体。
96.税务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报表、图纸和会计账簿中通常需要附有说明材料。
97.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可免除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98.税务机关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应贯彻税收优先权,当纳税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税款、滞纳金以及民事债务时,税务机关应当优先保障税款的入库。
99.税务所原本具有完全的行政处罚权限,《征管法》第七十四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这只是对税务所行政处罚权的限制。
100.所有应受行政处罚的税收违法行为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要求都必须是出于主观故意。
101.玩忽职守罪的主观方面以过失为要件。
102.危害税收征管罪的主观方面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过失。
103.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可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法律规定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权,由受委托组织对处罚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104.为了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必要时税务机关也可查封、扣押纳税人个人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
105.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属于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
106.我国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其总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107.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108.县税务机关没有授权又确需制定税务规范性文件的,应当经上一级税务机关批准后以县税务机关名义制定。
109.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是指无任何实际交易而开具发票。
110.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该罪。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