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新文科建设报道传播效果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男
女
2.请问您的年龄?
24岁及以下
25~40岁
41~60岁
61岁及以上
3.请问您的学历?
初中及以下
高中
高职专科
大学本科
硕士及以上
4.您是否关注过人民网发布的新文科建设报道?
是
否
5.您关注人民网新文科建设报道的频率大致为?
非常频繁(每周多次)
较为频繁(每月1-2次)
偶尔关注(仅在看到推送时)
极少关注(仅看过1-2次)
6.请问您的职业?
高校老师或学生
教育领域工作者
普通大众
7.您通过人民网新文科建设报道,是否能清晰了解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目标?
非常清晰
比较清晰
一般
不太清晰
完全不清晰
8.报道中有关高校实践案例的内容,是否让您明确高校的新文科建设具体做法?
非常明确
比较明确
一般
不太明确
完全不明确
9.您认为人民网报道中正面宣传新文科建设成效的倾向,是否让您更认同新文科建设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意义?
非常认同
比较认同
一般
不太认同
完全不认同
10.当报道以教育部、高校领导等官方主体为信息来源时,是否增强您对新文科建设政策合理性的信任?
显著增强
有所增强
无影响
有所削弱
显著削弱
11.受人民网相关报道影响,您是否有意愿参与本校的新文科实践项目(如跨学科课程、科研课题)?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不确定
不太愿意
完全不愿意
12.您是否会主动向同学/同事推荐人民网的新文科建设报道?
经常推荐
偶尔推荐
不确定
很少推荐
从不推荐
13.您认为人民网报道中引用数据,是否能为您的工作(如教学规划)提供参考?
非常有参考价值
比较有参考价值
一般
不太有参考价值
完全无参考价值
14.报道中专家学者对新文科理论的解读,是否帮助您理解新文科建设的深层逻辑(如学科交叉路径)?
非常有帮助
比较有帮助
一般
不太有帮助
完全无帮助
15.您认为人民网以官方信源为主的报道倾向,是否有助于教育领域形成对新文科建设方向的统一认知?
非常有助于
比较有助于
一般
不太有助于
完全无助于
16.您认为人民网报道中呈现的高校新文科建设实践案例(如高校专业增设、课程改革、跨学科项目等),是否帮助您更清晰地理解新文科建设在高校层面的具体落地方式?
非常有帮助
比较有帮助
一般
不太有帮助
完全无帮助
17.受人民网报道启发,您是否会在工作中借鉴其他地区/高校的新文科建设经验(如课程设计、校企合作模式)?
肯定会
可能会
不确定
不太会
肯定不会
18.您是否会将人民网的新文科报道作为单位内部学习材料(如政策解读、实践参考)?
肯定会
可能会
不确定
不太会
肯定不会
19.您通过人民网新文科建设报道,是否能理解新文科建设与日常生活/就业的关联?
非常理解
比较理解
一般
不太理解
完全不理解
20.报道直接陈述事件的标题,是否帮助您快速获取新文科建设的关键信息?
非常有助于
比较有助于
一般
不太有助于
完全无助于
21.您认为人民网正面宣传新文科建设的报道,是否让您觉得新文科建设对国家教育发展有积极意义?
非常觉得
比较觉得
一般
不太觉得
完全不觉得
22.若报道中增加普通家长或学生对新文科的反馈,是否会让您更信任新文科建设的实际效果?
肯定会
可能会
无影响
可能不会
肯定不会
23.您是否会主动关注人民网后续发布的新文科建设报道?
肯定会
可能会
不确定
不太会
肯定不会
24.若您身边有人咨询新文科相关专业(如数字人文、金融科技、艺术与科技等)是否值得报考,您是否会参考人民网报道的内容给出建议?
肯定会
可能会
不确定
不太会
肯定不会
25.您认为人民网关于新文科建设的报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26.关于新文科建设的报道,您有什么建议?
27.您通过人民网新文科建设报道,是否能清晰了解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目标?
非常清晰
比较清晰
一般
不太清晰
完全不清晰
28.报道中有关高校实践案例的内容,是否让您明确高校的新文科建设具体做法?
非常明确
比较明确
一般
不太明确
完全不明确
29.您认为人民网报道中正面宣传新文科建设成效的倾向,是否让您更认同新文科建设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意义?
非常认同
比较认同
一般
不太认同
完全不认同
30.当报道以教育部、高校领导等官方主体为信息来源时,是否增强您对新文科建设政策合理性的信任?
显著增强
有所增强
无影响
有所削弱
显著削弱
31.受人民网相关报道影响,您是否有意愿参与本校的新文科实践项目(如跨学科课程、科研课题)?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不确定
不太愿意
完全不愿意
32.您是否会主动向同学/同事推荐人民网的新文科建设报道?
经常推荐
偶尔推荐
不确定
很少推荐
从不推荐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