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县2025年消除母婴传播综合技能培训知识问卷(课前)
基本信息:
姓 名:
单 位:
岗 位:
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84分)
1.按照《云南省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版)》中的服务规范,HIV暴露儿童行早期诊断的年龄分别为()
A 出生后7天内
B 出生后48小时内
C 出生后42天
D 出生后3月龄
2.以下属于高暴露风险儿童的条件是:()
A 感染孕产妇孕晚期 HIV 病毒载量≥50 拷贝/ml。
B感染孕产妇孕期抗病毒治疗不足 12 周。
C孕产妇临产时或分娩后 HIV 初筛试验阳性。
D在感染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进行了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等操作造成皮肤黏膜破损。
3.消除“三病”母婴传播评估指标中的3个结果指标包括()
A艾滋病母婴传播率<2%;
B先天梅毒发病率≤50 例/10 万活产 ;
C乙肝母婴传播率≤1%
D、孕产妇早期三病检测率≥70%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HIV暴露儿童出生后6小时内尽早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
B 所有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都应接受预防性治疗;
C 乙肝暴露儿童均应于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D 梅毒和乙肝暴露儿童在母亲乳头无皲裂的情况下可以母乳喂养。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苄星青霉素治疗期间,若中断治疗超过1周 ,或采用其他药物 (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曲松或红霉素)治疗期间,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日, 均应继续治疗并重新开始计算疗程。
B.孕产妇抗梅毒治疗后应当定期随访。每月进行1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若3个月内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未下降2 个稀释度(4 倍),或滴度上升2个稀释度(4倍),或结果由阴转阳,应当立即再进行1个疗程的梅毒治疗。
C.乙肝感染孕产妇,HBV DNA高水平(≥2×105IU/ml)或乙肝e抗原阳性可接受抗病毒治疗,于孕24-28周开始。
D.乙肝暴露儿童在完成最后剂次乙肝疫苗接种1-2个月后,应及时行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
6对临产时才寻求孕产期保健服务、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不明确的孕产妇,应如何处理。()
A.同时应用两种不同厂家或不同原理的检测 试剂进行筛查
B.30 分钟内出检测结果
C.送疾控中心开展替代检测
D.开展WB实验
7.HIV高暴露风险儿童抗病毒药物副反应监测时间及检测内容为()
A.服药后2周及4周时;
B.服药后4周及6周时;
C.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
D.肝功能和肾功能
8.梅毒感染孕产妇规范治疗应满足以下哪些条件?()
A.使用青霉素治疗;
B.按照治疗方案要求全程、 足量治疗;
C.治疗应在分娩前1个月完成;
D.治疗应在分娩前半个月完成
9.在发生艾滋病病毒暴露后尽可能在 小时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 小时,用药疗程为连续服用 天。()
A 2h内
B 24h
C 12h
D 28天
E 30天
10.以下属于消除医疗机构歧视,营造无医疗歧视环境的的措施包括()
A不拒绝或推诿为“艾梅乙”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其就医权利;
B 在不接触就诊者血液、体液的普通诊疗过程中,对所有就诊者一视同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防护
C 尊重“艾梅乙”感染者的生育决策权
D不将感染孕产妇和儿童就诊顺序故意排在最后,确保就医过程公平公正。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A殴打
B捆绑
C残害
D限制人身自由
E经常性谩骂、恐吓
12.医务人员遇到家暴所伤就诊者时的上报对象为()
A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 所有就诊者
D 主动要求上报者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每题4分,共16分)
1.张霞到医院妇科门诊行人工终止妊娠,医生看到她的HIV抗体检测结果是“有反应”,医生就将她安排在最后一个手术。
对
错
2.艾滋病管理条例第九条中规定: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配偶、子女的就业、就学、就医和参加社会活动等权利受法律保护。
对
错
3.医务人员接诊到因家庭暴力所伤的就诊者时,只管给患者看病不要报警,因为那是患者的家事,与医务人员无关。
对
错
4.HIV暴露儿童科学喂养指导是: 建议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对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