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标准考核试卷
您的姓名:
层级:
1. 术中非计划低体温(IPH)的核心体温界定值是()*
A. ≤35.5℃
B. <36.0℃
C. ≤35.0℃
D. <37.0℃
2. 核心体温监测的“金标准”部位是()*
A. 鼻咽部
B. 直肠
C. 膀胱
D. 肺动脉
3. 中危风险患者的体温监测频率应为()*
A. 每60分钟
B. 每30分钟
C. 每15~30分钟
D. 持续监测
4. 下列哪项是低体温高危人群?()*
A. 体重指数(BMI)>25的成年患者
B. 手术时间<30分钟的局部麻醉患者
C. 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患者
D. 术前体温正常的年轻患者
5. 预防低体温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 手术室温度控制在18~20℃
B. 使用加温至37℃的腹腔冲洗液
C. 非手术区域覆盖无菌保温毯
D. 输血前将血制品加温至37℃
6. 低体温发生后的处理要求中,手术间温度应调整至()*
A. 21~25℃,且不超过25℃
B. 25~28℃
C. 18~20℃
D. 28~30℃
7. 被动保温措施不包括()*
A. 棉毯覆盖
B. 充气式加温毯供热
C. 手术铺巾减少暴露
D. 反光毯隔热
8. 术中低体温的高危人群包括()*
A. 新生儿及婴儿
B. 老年患者(>65岁)
C. 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患者
D. 全麻时间<30分钟的患者
E. 体重指数(BMI)正常的成年人
9.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主动保温措施包括()
A. 充气式加温设备
B. 循环水加热系统
C. 棉被覆盖非手术区域
D. 加温至38~40℃的体腔冲洗液
E. 输血时使用室温库存血
10. 低体温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措施是
A. 首选充气加温设备主动复温
B. 血制品加温至37℃以上(不超过43℃)
C. 手术间温度提高至28℃以上
D. 持续监测体温直至≥36℃
E. 使用4℃冷液体快速扩容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