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8测试试卷
填空题 “1-2”
您的姓名:
2. 1. 通常把只伴有阵雨的雷暴称为“一般雷暴”,而把伴有______ 、大风、冰雹、______ 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雷暴叫做“强雷暴”。
3. 2. 每个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大致可分为______ 、成熟和消散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约持续十几分钟至______ 小时左右。
4. 3. 一般当云顶发展到______ ℃等温线高度以上时,云中便有了足够多的冰晶,因此,就会出现闪电和雷鸣。。
5. 4. 一般来说,0℃等温线至-20℃等温线之间的区域主要由过冷水滴、雪花及冰晶组成,而冰晶是从______ ℃附近开始出现并随高度逐渐增多的。
6. 5. 在雷暴云成熟阶段,到了冻结高度,由于过冷水大量冻结而释放潜热,使云顶突然向上发展,云顶到达对流层顶附近后向水平方向铺展形成______ 。
7. 6. 在雷暴云下形成一个近乎饱和的冷空气堆,因其密度较大所以气压较高,这个高压叫______ 。
8. 7. 以严重降雹为主的强雷暴,有时也叫做“雹暴”;以______ 为主的强雷暴,有时称为“飑暴”。
9. 8. 强雷暴可以按其结构特征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常见的______ 风暴、多单体风暴和______ 等几类。
10. 9. 超级单体型风暴的巨大风暴云在其几小时的生命期中,一直维持很高的云顶最高可达18km以上而升降幅度很小,最高云塔顶一般出现在______ 的后沿附近。
11. 10. 由许多较小的雷暴单体组成的,但有一个统一的______ 的风暴这一点区别于多单体的一般雷暴群叫做“多单体风暴”。
12. 11. 云内0℃层的高度适当,不太高也不太低。按经验,一般认为以 ______ hPa或______ km上下为宜。这是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既保证云体可以发展得较高,有利于冰雹生成。
13. 12. 冰雹是一种直径大于______ mm的固体降水物,它是以雹胚为核心,在雹云中碰冻过冷水滴长大而成的。
14. 13. 冰雹的雹胚直径约______ mm左右,大的过冷水冻滴颗粒较大,能较快地增长成雹块,是主要的雹胚。
15. 14. 多数雹云的斜升气流强度较大,最大上升速度一般在______ m/s以上,这样大的上升速度能承托住直径15~20mm的雹粒。
16. 15. 多数雹云水分累积区的含水量较为丰富,一般都不小于______ g/m³,累积区厚度不小于______ km,该区域是产生冰雹的主要源地。
17. 16. 在雷达 PPI(平面位置显示器)照片上,穹窿位于钩状回波和主要雷暴云回波之间的______ 区。
18. 17. 一般认为,______ 、雷电、冰雹、______ 、龙卷风,这几种对流性天气现象所要求的积雨云的高度和强度,大致上是依次一个比一个地更大。
19. 18. 中尺度系统(简称中系统)的水平范围大约在______ 千米至______ 千米,生命期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小尺度系统水平范围更小、生命期更短。
20. 19. 龙卷的形成与强雷暴云中强烈的______ 气流有关。。
21. 20. 按Orlanski(1975)提出的尺度划分方案,水平尺度在______ km以下的系统称为小尺度系统,______ km以上的系统称为大尺度系统。
22. 21. 按Orlanski(1975)的尺度划分方案,______ km称为中一α尺度。
23. 22. 和飑现象相联系的一类中系统叫飑中系统,它包括雷暴高压、飑线、飑线前低压和______ 等中系统,它们经常出现在强风暴天气过程中。
24. 23. 飑中系统的生命史大致可分______ 、______ 、成熟、消散四个阶段,处在不同阶段的飑中系统影响测站时,测站气压自记曲线上的“雷暴鼻”会出现不同型式。
25. 24. 中尺度低压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叫“中低压”,另一类叫“中气旋”,二者的主要区别是风场上是否有______ 。
26. 25. 有的中气旋中会产生很多龙卷,这种中气旋叫做“龙卷气旋”或“龙卷巢”,其内部______ 特别强烈。
27. 26. 对流性风暴的垂直尺度与水平尺度的比率很大,约为______ ;而一般大尺度天气系统的这一比率约为______ 左右。
28. 27. 在雷暴云的上升气流中,______ m·s⁻¹的上升速度是常见的,下沉气流强度也可达同等量级。
29. 28. 在中尺度雷暴高压中,通常可发现有______ ×10⁻⁵s⁻¹的散度,在更强的下沉气流下,散度可以高达1000×10⁻⁵s⁻¹。
30. 29. 沿着一条和飑中系统相联系的气压涌升线可以发现有______ hPa/km的气压梯度,在气压涌升线后头,地面风通常垂直于等压线方向。
31. 30. 进行中尺度天气分析时,为“捕捉”中系统,一般可取测站间距为______ km,观测时间间隔为______ h左右,且需布置足够的自记仪器。
32. 31. 中系统的观测网一般要有大约______ 千米以上的范围,且可采取大网套小网的方式,避免漏掉中系统发展、演变的部分过程。
33. 32. 气块上升到饱和后开始凝结,凝结开始的高度称为______ 高度;在该高度以上,状态曲线与层结曲线的第一个交点叫______ 高度。
34. 33. 作中分析时,可以利用气象要素在自记曲线上反映的(时间)变化来了解气象要素的空间梯度。将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转换成空间分布的方法简称______ 。
35. 35. 形成对流性天气的基本条件有三个,即∶①______ 条件;②不稳定层结条件;③抬升力条件,三者有机联系,缺一不可。
36. 36. 对流不稳定性的局地变化是由对流不稳定性的垂直输送、______ 对对流性不稳定的影响、θse平流随高度的变化三项因子决定的,在实际预报中需结合天气图判断各因子的影响。
37. 37. 由______ 作用为主所造成的雷暴,称为“热雷暴”,也叫做“气团雷暴”,其强度一般不大,多发生在______ 。
38. 38. 常常有利于强雷暴发生的几项因子包括______ 、前倾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______ 、中小系统,这些因子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强对流发展和维持。
39. 39. 目前通常讲的低空急流有两种,一种是位于850hPa附近的强西南风带,另一种是高度约为离地面______ m的强西南风带,二者都利于对流性天气发展。
40. 40. 雷暴云的传播方向受高空风速垂直切变及______ 的影响很大,当风速随高度增大时,利于在云______ 产生辐合,促进新雷暴单体生成。
41. 41.一般来说,风向交角愈接近或小于______ °及槽后风速较大,槽线上的辐合上升运动也较强,这样的高空槽有利于产生雷暴天气。
42. 42. 夏季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常常出现冷涡雷暴,其特点是______ ,持续时间较长常可持续3~6天,危害性较大,有时伴有大风、冰雹。
43. 43. 冷涡雷暴主要出现在冷涡的______ 部及______ 部位,而以出现在______ 部位的最为常见,该区域气流辐合强且暖湿平流显著。
44. 44. 沙氏指数(SI)是指小块空气由______ hPa开始,干绝热地上升到抬升凝结高度(LCL),然后再按湿绝热递减率上升到500hPa,在500hPa上的大气实际温度(T500)与该上升气块到达500hPa时的温度(Ts)的差值。
45. 45. 总指数TT =______ ,即 TT=T850+Td850-2T500,TT愈大,表示大气愈______ 。
46. 46. 根据国外资料,当SI>+3℃时,发生雷暴的可能性很小或没有;当SI<______ ℃时,有发生严重对流性天气(如龙卷风)的危险。
47. 47. 雷暴大风的经验公式中,Tg为对流温度;Tc为08时由层结曲线或状态曲线上的0℃层______ 绝热下降到地面时的温度,Tg-Tc差值越大,雷暴大风风力越强。
48. 48. 美国预报员得出的“强天气威胁指标”(SWEAT指标)中,发生龙卷的SWEAT指标临界值为______ ,发生强雷暴的该指标临界值为______ ,需结合我国实际调整临界值。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