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知:
1. 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 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3. 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 微信公众号“阳光雨露伴成长”综合网络资料编辑整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稻蛙综合种养技术通过构建稻蛙共养系统,促进水稻种植与蛙类养殖的协同发展,提升了生态和经济效益。黑斑蛙主要摄取动物性食物,也摄取少量植物性食物,排泄的含氮废物主要是尿素。经营者在移栽水稻一段时间后,投放黑斑蛙幼蛙且定期投喂。回答下列问题:
(1)稻田引入黑斑蛙进行养殖,提高食物网的复杂性,使稻田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变___。蛙能捕食稻飞虱等水稻害虫,因此可利用这种关系进行___,实现水稻的绿色生产。
(2)稻蛙共养系统的能量来源为___。能量可以沿着“水稻→稻飞虱→黑斑蛙→蛇”流动,体现了能量流动的___特点。去除该食物链中的___,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蛙的产量。
(3)生态系统中___的缺失都会导致物质循环停滞,造成系统崩溃。合理投喂饲料可促进蛙的生长,从物质循环角度考虑,这种系统外的物质输入促进水稻生长,原因是___。
(4)经营者发现,幼蛙投放量过多,反而导致水稻亩产量减少,可能的原因有哪几项___。
A.蛙会争夺水稻所需的矿质营养
B.食物资源不足,蛙会取食幼嫩稻苗
C.空间资源不足,蛙的频繁活动会影响水稻生长
D.蛙排泄物过多会改变土壤pH,不利于水稻生长
22. 叶用桑树是重要的经济树种,苜蓿是重要的豆科牧草。间作是在同一土地上按一定比例分行或分带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的种植模式。有学者研究桑树和苜蓿间作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部分指标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单作相比,间作苜蓿的___更低,表明间作苜蓿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就开始积累光合产物,同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提高有利于___,但叶绿素a/b下降,说明间作苜蓿吸收的可见光中,不同___发生改变。该研究中,若用定性滤纸通过纸层析___(填“能”或“不能”)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间作桑树的光饱和点高于单作,表明间作环境下的桑树在___条件下光合速率更高。桑树和苜蓿的高矮搭配,可促进单位土地面积的___效率增加,提高产量和土地资源的利用。
(2)间作模式下,苜蓿根瘤菌的___作用可为桑树提供氮素营养。同时,间作系统中桑树和苜蓿根际土壤中___产生的脲酶活性提高,从而为植物提供了更多的___。因此,除了总产量提高外,___含量也有所增加,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牧草和桑叶的品质。
23. 玉米(2n=20)雌雄同株异花。从玉米某自交系(甲)中选育出2个雄性不育突变体(乙和丙)。已知雄性不育基因E1、E2由雄性可育基因E突变所致;如图1所示。甲×乙的F2中雄性可育285株、雄性不育94株,甲×丙的F2中雄性可育139株、雄性不育45株。利用引物P1和P2,对甲、乙、丙以及它们之间杂交的后代(丁和戊)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SnaBⅠ完全酶切后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1)E1基因与E基因相比,由于___,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1个氨基酸发生改变。E2基因与E基因相比,由于编码区增加了插入序列,导致___,使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减少。
(2)雄性不育对雄性可育是___性状,乙的基因型是___。甲×丙产生的F1其雌配子有___种,F2可育植株中纯合子占___。若甲×戊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E1的基因频率是___。
(3)写出丁×戊获得F1的遗传图解。___。
(4)雄性不育突变体不能自交繁殖。为了保存雄性不育突变体,需长期保留含不育基因的杂合子。该杂合子可采用上述“PCR结合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切后分析条带”进行鉴定,还可采用的方法有___(答出2点即可)。
(5)利用引物P1、P2对甲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
A.PCR反应中Taq DNA聚合酶是沿着模板链的3'端向5'端聚合核苷酸
B.图2中胶板的上端是电泳时的负极,且电泳时DNA片段由负极向正极泳动
C.若用32P标记引物P1,每个DNA分子经4轮PCR循环后,可获得16条含32P标记的DNA单链
D.若用32P标记引物P1,每个DNA分子经4轮PCR循环后,可获得8个含32P标记且长度为b的DNA分子
24. 某同学欲开展小鼠的排卵、受精以及观察受精卵发育的实验,其基本过程如下。
(1)制备垂体细胞提取液:取小鼠的垂体,加入少量的培养液,剪碎,___,经处理制成垂体细胞悬液。取垂体细胞悬液,___,制成某一浓度的垂体细胞悬液。将垂体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破碎,___,取上清液,经处理获得提取液。
(2)采集精子:将人工采集的精子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此过程可使精子获得___。
(3)采集卵细胞:给成年雌鼠注射垂体细胞提取液,一段时间后,采集卵子。注射垂体细胞提取液可促进雌鼠排卵的原因是___。
(4)受精:将精子和卵细胞混合培养。精子入卵后,会使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___,形成雌原核。
(5)观察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开始卵裂,其中的细胞体积___,细胞数量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变化___。结果表明这一阶段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显著缩短的时期是___。
25. 某同学欲开展验证药物W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实验。已知一个巨噬细胞可吞噬多个鸡红细胞(有细胞核)。根据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为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药物W、鸡红细胞、显色液、显微镜等。
(说明与要求:实验条件适宜,不考虑实验分组和离体培养条件对巨噬细胞的影响。细胞培养过程中,每天取样1次,共3次)
吞噬率=
吞噬指数=
(1)完善实验思路:
①给豚鼠注射抗原溶液后,经处理,取豚鼠巨噬细胞悬液,少量置于含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加入鸡红细胞,一段时间后取混合液涂于玻片上并染色,镜检并记录。
②其余巨噬细胞悬液置于若干个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___,进行离体培养。
③一天后取培养液中的巨噬细胞悬液,置于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加入鸡红细胞,一段时间后取混合液涂于玻片上并染色,镜检并记录。
④___。
⑤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用表格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表格预测结果用+的多少表示) ___。
(3)分析与讨论:
①为了显示巨噬细胞中的细胞核,可选用___显色液染色。
②与不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相比,巨噬细胞内通常含有较多的细胞器是___。
③巨噬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有___(答出两点即可)。
④若相继多次注射同种抗原,豚鼠体内的记忆B淋巴细胞种类___,抗体数量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