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上海市心理热线咨询员岗前理论培训试题\n(9月22日)
请就9月22日培训的内容,结合您对心理热线工作的理解,认真读题,选出最合适的答案。
您的姓名:
您的身份证号:
《认知行为治疗基础及在心理热线中的应用》
1. 认知行为治疗(CBT)的原理是什么?
A. 童年的创伤经历是当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唯一根源
B. 个体的认知(想法、信念)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C. 治疗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促使来访者改变的关键
D. 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可以挖掘问题的潜意识根源
2. 在心理热线的短程沟通中,CBT的目标是?
A. 进行深层的认知重构
B. 彻底改变来电者的人格结构
C. 在有限时间内,帮助来电者进行情景化聚焦
D. 主要提供精神科药物治疗的建议和转介
3. 认知行为治疗(CBT)中,“自动思维”指的是?
A. 无意识的欲望
B. 瞬间闪过脑海的想法
C. 深思熟虑的决定
D. 他人的评价和看法
4.“我这次汇报搞砸了,我真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这句话最可能体现了哪种认知扭曲?
A. 读心术
B. 非黑即白
C. 情绪化推理
D. 以偏概全(过度概括)
5.在心理热线中,运用CBT技巧帮助来电者时,最恰当的起始步骤通常是?
A. 立即挑战来电者的不合理信念。
B. 共情倾听,建立联系,并引导其关注当下的情绪和想法。
C. 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方案
D. 询问其童年的相关经历
6. 以下哪些是认知行为治疗(CBT)中常见的干预技巧?
A. 行为激活
B. 自由联想
C. 放松技巧
D. 认知重构
7. 来电者小张说:“我最好的朋友周末没有约我,他们肯定都讨厌我,觉得我无聊,我以后再也不会有朋友了。” 作为咨询员,以下哪些CBT方向的回应是恰当且有益的?
A. “你不要这么想,事情肯定不是这样的,想开点。”
B. “听起来这件事让你感到非常受伤和孤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没有其他可能来解释你朋友没约你的原因呢?”
C. “‘他们肯定都讨厌我’这个想法,有什么证据支持?又有什么证据反对呢?”
D. “所以你觉得‘一次没被邀请’就意味着‘永远不会有朋友’了吗?”
8. 在心理热线中运用CBT时,哪些说法是恰当的?
A. 热线时间短暂,难以处理深层次的核心信念
B. CBT技术适用于所有来电者和所有类型的心理问题
C. 主要目标是提供即时情绪支持和促成小的认知行为改变,而非深度治疗
D. 无需评估来电者的自杀风险,直接进行认知重构
《如何从精神动力学视角理解来电者》
1 根据心理热线的核心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心理热线具有保密性,可以不向来电者透露需要录音
B. 心理热线可以为来电者提供长期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
C. 心理热线仅需倾听来电者倾诉,无需进行风险评估或安全计划制定
D. 心理热线的核心目标是即时情绪支持、危机干预与资源转介,不涉及长期治疗
2 某 22 岁女性来电者反复抱怨 “公司领导总是故意针对自己,分配远超能力的任务”,情绪极度愤怒,甚至提及 “活着没意思”。从精神动力学视角的 “潜意识冲突表达” 来看,该来电者的表现可能反映了什么?
A. 仅为现实工作矛盾,与早期经历无关
B. 可能将领导投射为 “早期严厉的内在父母”,当前愤怒是对未解决的早期亲子冲突的再现
C. 纯粹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情绪失控,需优先提供时间管理建议
D. 属于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需立即转介精神科医院
3 某来电者在通话中频繁询问咨询员 “你是不是觉得我很麻烦”“你会不会很快挂我电话”,同时又不愿挂断电话,反复倾诉孤独感。从精神动力学的 “客体联结渴望与恐惧” 来看,该来电者的行为背后最可能的心理需求是?
A. 渴望获得咨询员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同时恐惧方案无效
B. 渴望与 “包容的客体” 建立联结以缓解孤独,同时恐惧被拒绝或抛弃
C. 仅需咨询员的口头安慰,无深层心理需求
D. 试图测试咨询员的专业能力,确认其是否具备帮助自己的资质
4 某来电者平静地叙述 “上周父母车祸去世,现在一个人住”,语气无明显情绪波动,甚至还详细分析 “葬礼流程是否合理”。该来电者最可能使用了哪种防御方式?
A.投射
B. 退行
C.理智化
D. 情感隔离
5 下列使用了“确认/认可情绪”的沟通技巧的话是?
A. “听上去你感觉很孤单”
B. “对你来说这件事的意义是”
C. “我理解这对你来说多么痛苦”
D. “你感到很伤心是正常的”
6 下列属于核心沟通技巧的是
A.共情能力
B.复述
C.症状识别
D.风险评估
7 咨询员在处理一名因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而极度焦虑的来电者时,发现对方频繁使用 “我当时要是再仔细点就好了”“领导肯定觉得我能力太差” 等表述,同时拒绝提及 “其实同事也有失误却未被批评” 的事实。结合精神动力学的防御机制知识,下列判断及应对正确的有?( )
A.来电者可能使用了理智化防御
B.拒绝提及 “同事未被批评”,可能是情感隔离的体现
C. 咨询员可通过 “反馈感受” 技术回应:“听起来你不仅因为失误自责,还藏着一些对领导处理方式的委屈,对吗?”,帮助其触碰真实情绪
D. 应立即引导来电者关注 “如何改进工作避免失误”,无需探索防御机制背后的情绪,避免增加其焦虑
8
某19 岁来电者称 “总觉得朋友在背后议论自己”,但无实际证据,同时提到 “小时候常被父母拿来和邻居家孩子比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结合精神动力学相关知识,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A. 来电者可能使用 “投射” 防御,将自身 “觉得自己不够好” 的自我否定感,投射为 “朋友议论自己”
B. 当前对朋友的怀疑,可能是早期 “被父母比较” 引发的自卑心理在人际关系中的再现
C. 仅为青春期敏感多疑的正常表现,无需关联早期经历,引导其信任朋友即可
D. 需关注其对客体联结的矛盾:既渴望朋友认可,又因过往体验恐惧 “被评价、被否定”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