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您的姓名:
心电监护中最常见的皮肤并发症是?
A. 皮肤过敏
B. 压力性损伤
C. 接触性皮炎
D. 皮肤浸渍
2. 为预防电极片粘贴处皮肤过敏,下列哪项措施最重要?
A. 使用最贵的电极片
B. 每天更换电极片并清洁局部皮肤
C. 将电极片贴在衣服上
D. 涂抹厚厚的护手霜后再粘贴
3. 患者出现与电极片粘贴部位一致的红斑、瘙痒、小水疱,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局部压力过大
B. 电极片凝胶过敏
C. 监护仪漏电
D. 血液循环障碍
4. 预防压力性损伤(如血氧探头所致)的关键措施是?
A. 使用弹力绷带固定探头
B. 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测量部位
C. 选择最小号的探头
D. 不测量血氧饱和度
5. 无创血压监测时,袖带捆绑过紧或测量频率过高可能导致?
A. 静脉血栓
B. 皮下出血、瘀斑
C. 空气栓塞
D. 心律失常
6. 为预防无创血压监测导致的肢体肿胀或瘀斑,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A. 袖带松紧以能插入1-2指为宜
B. 测量间隔时间设置合理
C. 在静脉输液或有动静脉瘘的肢体上测量
D. 定期检查袖带下方皮肤
7. 血氧饱和度监测时,如果探头佩戴过紧,长时间可能造成?
A. 测量数值偏高
B. 测量数值偏低
C. 组织缺血坏死
D. 过敏反应
8. 关于心电监护仪“电击”风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监护仪使用电池时绝对安全
B. 设备外壳破损、导线老化仍可继续使用
C. 应确保设备良好接地,避免液体渗入设备
D. 电击风险极低,无需关注
9. 当心电监护出现严重电磁干扰(如波形紊乱、基线不稳)时,首先应?
A. 立即关闭监护仪
B. 检查电极片与皮肤接触是否良好,导线连接是否牢固
C. 给患者更换房间
D. 通知医生患者病情变化
10. 因电极片粘贴或移除方法不当导致患者皮肤损伤时,正确的处理是?
A. 用酒精用力擦拭消毒
B. 在损伤处直接粘贴新的电极片
C. 清洁后,更换部位粘贴电极片,保护损伤皮肤
D. 不再进行心电监护
11. 对于皮肤易过敏或长期监护的患者,首选预防措施是?
A. 减少更换电极片的频率
B. 使用低致敏性、透气的电极片
C. 不清洁皮肤直接粘贴
D. 将电极片贴在纱布上再固定
12. 无创血压监测时,若发现患者测量肢体出现皮肤紫绀、肿胀,首先应?
A. 立即松开袖带,评估肢体血运
B. 立即进行按摩
C. 抬高肢体并热敷
D. 继续观察,等待下一次测量
13. 血氧探头长期固定于同一手指,最需要警惕的并发症是?
A. 指甲脱落
B. 指端循环障碍及压疮
C. 手指关节僵硬
D. 感染
14. 预防心电监护相关并发症的核心原则是?
A. 使用最先进的设备
B. 规范操作和勤于观察
C. 由家属协助看护
D. 尽量减少使用时间
15. 关于心电监护导线管理,错误的是?
A. 导线可随意缠绕在床栏上
B. 应妥善固定,防止牵拉、打折
C. 定期检查导线是否有破损
D. 防止患者身体压住导线
16. 监护仪出现报警,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护士首先应?
A. 立即通知医生
B. 立即消除报警音
C. 立即检查患者及设备连接状态(如电极脱落、导线松动)
D. 调整报警上下限至不报警为止
17. 长期卧床消瘦的患者使用血氧饱和度探头时,应特别注意?
A. 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B. 指端或耳廓部位的压力性损伤
C. 患者的舒适度
D. 探头型号的美观性
18. 为躁动不安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哪项措施不利于预防并发症?
A. 使用透明敷料或胶布额外固定电极片和导线
B. 选择佩戴更牢固的血氧探头
C.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约束具保护导线和传感器
D. 将电极片贴在关节活动处以便固定
19. 发现无创血压袖带袖囊漏气,正确的处理是?
A. 用胶布粘贴漏气处继续使用
B. 立即更换袖带
C. 增加测量压力值补偿
D. 停止血压监测功能
20. 心电监护技术操作后,护士最重要的职责是?
A. 记录开始监护的时间
B. 定期观察监护数据、波形及患者皮肤状况
C. 教会患者自己操作仪器
D. 确保仪器处于开机状态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