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题库
说明:本题库共5种题型,共计620道,其中选择题470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0道,中国共产党党史50道,我国民族政策180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0道)填空题40道,简答题70道,论述题20道,趣味题20道。
1.10月18日至24日召开的(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进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七大
B.党的十八大
C.党的十九大
D.党的二十大
2.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 ) 走。
A、一步
B、两步
C、三步
D、四步
3.(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中的“十个明确”不包含哪一项( )
A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B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C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明确可持续发展理念
5.从十八大到二十大这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 )
A、一件大事
B、二件大事
C、三件大事
D、四件大事
6.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 ( )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A、和平共处三项原则
B、和平共处四项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和平共处六项原则
7.坚持(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视野”“天下情怀”方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胸怀天下
B人民至上
C自信自立
D问题导向
8.习近平指出,( ),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A、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B、新时代二十年的伟大变革
C、新时代四十年的伟大变革
D、新时代五十年的伟大变革
9.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战略性支撑。
A、基础性
B、根本性
C、重要性
D、可能性
10.“(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方略”。
A.五位一体
B.十四个坚持
C.两个维护
D.四个自信
1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 ( )长治久安。
A、党和人民
B、党和国家
C、国家和人民
D、党和社会
12.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坚定“( )”、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A.两个意识 两个自信
B.四个意识 两个自信
C.两个意识 四个自信
D.四个意识 四个自信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必须把( )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A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实现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现代化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4.我们党作为( ),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A、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B、世界上最小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C、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执政党
D、世界上最小的社会主义执政党
1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中国共产党领导
16.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 )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人治轨道
B、德治轨道
C、法治轨道
D、政治轨道
17.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
A、第一要务
B、重要法宝
C、中心任务
D、政治基础
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 )最新成果。
A.社会主义中国化
B.马列主义中国化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
19.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制定( )历史决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导下,全面提高国民的( )。
A、文化素质
B、道德品质
C、综合素质
D、身体素质
21.要加快发展方式(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A、平稳转型
B、智能转型
C、绿色转型
D、快速转型
22.建设(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A、经济强国
B、政治强国
C、教育强国
D、文化强国
2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 ),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A、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B、人民幸福生活大局
C、建党百年大局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24.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十七
B、十八
C、十九
D、二十
25.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 ) 的民主。
A、最合理
B、最高效
C、最管用
D、最有效
26.在中国共产党( )全国代表大会上,“依法治国”被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
A、第十五次
B、第十六次
C、第十七次
D、第十八次
27.“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时建成( )。
A、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富强民主文明法治的国家
D、农业、工业、科技、军事、服务全面现代化的强国
28.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
A. 自我革命
B. 艰苦奋斗
C. 深化改革
D. 敢于斗争
29.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以( )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0.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A.三年
B.五年
C.十年
D.二十年
31.中国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 ( )、( ) 、( ) 、 ( ) 、( ) 、( ) 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A.和平、发展、平等、公正、民主、自由
B.和平、发展、公平、公正、民主、自由
C.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D.发展、公平、公正、民主、自由、和平
32.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 )的力量。
A.社会各阶层大团结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C.世界人民大团结
D.党政军民学
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B.全面实现中国现代化
C.新的历史时期
D.新时代
34.2020年( )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同回族村民刘克瑞一家亲切交流。
A.5月8日
B.7月8日
C.6月8日
D.6月28日
35.2020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地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要坚持( ),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①综合治理
②系统治理
③源头治理
④生态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6.2020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广场深情的对大家说,中华民族是( )的伟大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A.多元一体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B.一体多元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C.团结统一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D.优良传统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
37.2016年7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固原考察时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 )。
A.基本方略
B.根本国策
C.基本国策
D.根本之策
38.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宁镇考察时指出,( )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
A.返贫监测
B.移民搬迁
C.产业帮扶
D.稳岗就业
39.2008年在( )考察时,习近平强调,在民族自治地区,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对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A.宁夏
B.云南
C.河北
D.陕西
40.《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原理的伟大著作。
A.科学社会主义
B.科学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41.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国内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的刊物是()。
A.李大钊主编的《每周评论》
B.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
C.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
D.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42.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4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五卅运动
44.区别我国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
C.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45.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
A.北洋军阀接受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B.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合同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受挫.
46.20世纪初期哪两大中、外政治事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1911辛亥革命、1919 年共产国际成立
B.1919年的五四运动、1917年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 年列宁逝世
D.1911辛亥革命、1919 年的五四运动
47.(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
A.1921年7月1日晚
B.1921年7月3日晚
C.1921年7月23日晚
D.1921年7月30日晚
48.中共一大的中心议题是( )。
A.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B.讨论马克思主义传播
C.讨论与国民党合作
D.讨论党的纲领
49.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提出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的是()。
A.蔡和森
B.毛泽东
C.陈独秀
D.陈望道
50.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是( )。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董必武.
51.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C.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土地革命总路线.
5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依据是( )。
A.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认识
B.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认识
C.对北洋军阀统治的认识
D.对资产阶级两面性的认识
5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是( ) 通过的,它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的建设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5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以联俄、联共和( )的三大政策为革命灵魂和革命方法的新三民主义。
A.扶助农工
B.反对军阀
C.反对封建主义
D.联合农民阶级
55.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 )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方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56.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采取的形式是( )。
A.党外合作
B.党内合作
C.建立新的组织形式
D.没有组织形式
57.中国共产党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是在(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瓦窑堡会议
58.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B.中国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
C.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D.黄埔军校的正式成立
59.1925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全国代表大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60.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的对象是( )。
A.帝国主义
B.满清政府
C.北洋军阀
D.北京政府
61.北伐战争中,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是()。
A.叶挺独立团
B.贺龙的部队
C.朱德的部队
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62.1927年4月至5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举行。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上海
63.( )思想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64.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从中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①要掌握革命武装
②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③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④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65.1927年( ),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枪。
A.7月1日
B.8月1日
C.9月1日
D.10月1日
66.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D.百色起义
67.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 )的思想。
A.党指挥枪
B.农村包围城市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D.枪杆子里出政权
68.下列不属于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的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平江起义
D.广州起义
69.( )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A.井冈山会师
B.工农武装割据
C.三湾改编
D.中共六大
70.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71.1930年1月,毛泽东在( )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A.《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B.《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72.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学界成立的组织是()。
A.共进会
B.左翼作家联盟
C.文学研究会
D.文学社
7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二九运动
D.七七事变
74.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的英雄壮举,也是令世界瞩目的伟大事件。有许多这样的中外人士,运用他们手中的笔墨,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记录了红军长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下列著作最早记录红军长征的是( )。
A.《一九三五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
B.《神灵之手一-一个西方传教士随红军长征亲历记》
C.《红星照耀中国》
D.《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75.( )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最壮烈的一战,此战后,中央红军人数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A.湘江战役
B.乌江之战
C.飞夺泸定桥
D.四渡赤水
76.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关,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 )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A.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B.周恩来、毛泽东、张闻天
C.博古、朱德、毛泽东
D.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77.( )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A.一二九运动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九一八事变
78.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会议是( )。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八七会议
D.瓦窑堡会议
79.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 )。
A.从民族的利益出发
B.从阶级的利益出发
C.从工农群众的利益出发
D.立足于蒋介石可能转变政策
80.从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迁移顺序是()。
A.武汉一瑞金一上海一延安
B.上海一武汉一-瑞金- -延安
C.武汉一上海一 瑞金- 延安
D.上海一-广州一-武汉一延安
81.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抗日根据地。
A.晋察冀
B.晋绥
C.晋冀豫
D.苏南
82.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系统阐述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于1938年5月写了( )这篇重要文章。
A.《论持久战》
B.《论联合政府》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83.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 )。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84.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史称( )。
A.平型关大捷
B.孟良崮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大战
85.《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纪念( )的追悼会上的讲话。
A.张思德
B.白求恩
C.雷锋
D.焦裕禄
86.1945年( ),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128万人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A.9月2日
B.9月3日
C.8月15日
D.8月16日
87.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A.1945年8月至1949年9 月
C.1946年3月至1949年9月
B.1945年1月至1950年1月
D.1945年10月至1949年1月
88.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是在中共()上作出的。
A.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中全会
D.七届四中全会
89.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重大的问题是()。
A.洛川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遵义会议
90.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是在(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91.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基础。
A.经济
B.文化
C.社会
D.思想
92.党的民族政策包括()。
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②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③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政策
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3.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
A.主线
B.基石
C.本质
D.要求
94.( )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A.民族平等
B.民族友爱
C.民族和平
D.民族经济
95.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 )。
A.目标
B.核心
C.基本落脚点
D.特点
96.我国设立的三级民族自治地方分别是( )。
A.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B.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乡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乡
D.自治州、自治区、自治乡
97.《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上级国家机关应当组织、支持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和多层次、多方面的( )”。
A.交流合作
B.互助合作
C.资金支持
D.对口支援
98.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B.增强民族团结
C.抓好民族地区的教育
D.加大资金扶持
99.( )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A.国家统一
B.发展教育
C.提高教育水平
D.共同富裕
100.我国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 ),一律平等。
A.发展程度高低
B.教育程度高低
C.整体素质高低
D.个人信仰高低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