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共创视角下产学研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研究

1. 您所在的组织类型是?
2. 您所在组织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年限是?
3. 您所在主体涉及的行业领域:
4. 您在组织中主要负责的工作领域与产学研合作的关联程度?
5. 您所在组织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6. 在产学研合作中,您所在组织最关注的价值目标是什么?
7. 您认为产学研融合对提升新质生产力(如技术创新效率、产业升级速度等)的整体作用程度如何?
8.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哪些主体的参与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最为关键?
9. 您认为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哪些资源要素的共创共享对新质生产力提升最重要?
10. 请您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共享与技术转移效率”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11. 请根据您所在主体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实际情况,对以下表述进行评分(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
  • 1
  • 2
  • 3
  • 4
  • 5
高校/科研院所能主动分享核心技术成果,为合作提供知识支撑。
企业能清晰提出市场需求与技术痛点,引导合作方向。
合作三方(或两方)会共同投入资金、人才、设备等资源。
合作过程中会通过定期沟通、联合研发等方式协同解决问题。
合作成果(如专利、产品、技术方案)能体现三方(或两方)的共同价值诉求。
12. 技术创新维度 请根据实际感受,对以下表述进行评分(1=完全无影响,2=影响较小,3=一般,4=影响较大,5=影响极大):
  • 1
  • 2
  • 3
  • 4
  • 5
产学研融合推动了所在领域的原始创新(如基础研究突破)。
产学研融合加速了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商业化应用。
产学研融合提升了技术迭代速度,增强了技术竞争力。
13. 要素配置维度 请根据实际感受,对以下表述进行评分(1=完全无影响,2=影响较小,3=一般,4=影响较大,5=影响极大):
  • 1
  • 2
  • 3
  • 4
  • 5
产学研融合促进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向企业流动(如兼职、创业)。
产学研融合引导了资金向关键技术研发领域聚集。
产学研融合实现了科研设备、实验室等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
14. 产业升级维度 请根据实际感受,对以下表述进行评分(1=完全无影响,2=影响较小,3=一般,4=影响较大,5=影响极大):
  • 1
  • 2
  • 3
  • 4
  • 5
产学研融合助力所在企业开发了满足新需求的新产品/服务。
产学研融合推动了所在行业的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产学研融合提升了所在区域/行业的整体创新产业生态活力。
15. 请对产学研合作中以下机制的完善程度进行评价
  • 1
  • 2
  • 3
  • 4
  • 5
利益分配机制
风险共担机制
沟通协调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16. 您认为当前产学研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可多选):
17. 您认为未来产学研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最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或加强?(开放性问题)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