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院感培训
一、选择题
您的姓名:
1.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 发生锐器伤后,应遵循“冲洗-挤血-冲洗-消毒”的处理原则
B.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
C.在锐器伤的应急处理中,应禁止局部挤压和吸吮
D. 粘膜暴露后,应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2.控制医院感染最简朴、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洗手
D. 隔离传染病患者 答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
A.洗手
B.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C.戴手套
D.D. 以上均是
4.负压隔离病区(室)的空气静压与周边相邻相通区域相比? ()
A.高
B.低
C.相等
D. 无要求
5.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 ()
A.72小时内
B.36小时内
C.24小时内
D.4小时内
6.医务人员发生乙肝病毒职业暴露,抗-HBs<10mU/ml或水平不详时,应立即?()
A.注射HBIG 200U,并可同时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µg)
B.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C.暴露后3个月、6个月应检查HBsAg、抗-HBs
D. 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型肝炎疫苗
7.下列哪种情况不利于锐器伤防范? ()
A.使用分离钳分离注射器针头与针管
B.回套针帽
C.二次分拣注射器针头与安剖瓶
D. 术中传递锐器时应使用传递盘
8.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 48小时
9.标准预防强调的是?()
A.主要是保护病人
B.主要是保护医务人员
C.保护抵抗力差的
D.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
10.经飞沫传播的隔离标志为? ()
A.蓝色
B.粉色
C.黄色
D. 红色
11.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应穿戴哪些防护用品?()
A.口罩、帽子
B.口罩、帽子、手套
C.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防护服
1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生物监测,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指示卡
B.第五类爬行卡
C.B-D试验
D.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答
13.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几类?()
A.2类
B.3类
C.4类
D. 5类
14.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
A.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B.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C.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D. 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15.细菌耐药最常见的机制是? ()
A.细菌细胞膜渗透性改变使抗菌药物不易进入细菌细胞
B.产生抗生素灭活酶
C.细菌细胞将抗菌药物排除细菌
D.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E. 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答案:B。细菌耐药最常见的机制是产生抗生素灭活酶,如β-内酰胺酶。
二、判断题
16.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30%的医院感染。()
A. 对
B. 错
17.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m²。()
A. 对
B. 错
18.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过程。 ()
A.对
B. 错
19.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
A. 对
B. 错
20.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A.对
B. 错
21.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
A. 对
B. 错
22. 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A. 对
B. 错
23.飞沫传播是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
A.对
B. 错
24.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等,可混合收集。()
A. 对
B. 错
25 .无菌棉签须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48小时。()
A. 对
B.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