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课改提升高中生科学素养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以下是一份针对 “三新” 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设计。同学你好!本问卷旨在了解 “三新” 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科学素养的现状。问卷采用匿名形式,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感谢你的支持!
(1)你的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2)你所在学校类型:
重点高中
普通高中
其他
(3)你所在的选科组合:
物理类 (如物化生、物化政、物化地等)
历史类 (如历政地、历生政、历生地等)
(4)你对科学课程的兴趣程度:
非常感兴趣
比较感兴趣
一般
不太感兴趣
完全不感兴趣
1、你认为新教材中的科学知识难度:
非常简单
较简单
适中
较难
非常难
2、你认为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和设计(如栏目设置、插图、案例等)是否吸引你?
非常吸引,很有趣
比较吸引
一般
不太吸引,比较枯燥
非常枯燥
3、新教材中 “探究活动”“跨学科实践” 等板块的内容对你理解科学知识的帮助:
帮助很大
帮助较大
一般
帮助较小
没有帮助
4、你能否熟练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能源利用、环境问题等)?
完全能
大部分能
偶尔能
很少能
不能
5、在科学课程学习中,教师授课时是否经常引导你进行批判性思考(如质疑假设、分析证据)?
总是
经常
偶尔
很少
从不
6、你是否参与过 “科学实践”“大单元主题探究” “实验设计与创新竞赛”等新型学习活动?
经常参与
偶尔参与
听说过但未参与
从未听说过
7、面对复杂科学问题时,你是否能主动尝试建立模型或设计研究方案?
总是能
经常能
偶尔能
很少能
不能
8、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频率:
每课都做
多数课程有
偶尔做
很少做
从未做过
9、你是否参与过学校组织的科学竞赛、科研社团或课外探究活动(如课题研究、科学展览等)?
多次参与
参与过 1-2 次
想参与但没有机会
不感兴趣
10、在实验或探究活动中,你更倾向于:
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跟随小组同学完成,自己参与度较低
只观察或记录数据
11、你是否关注科技前沿动态(如人工智能、航天技术、人造血液、仿生机器人、脑机接口、IPS细胞培育心脏等)?
每天关注
每周关注
偶尔关注
很少关注
从不关注
12、你认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这样:
完全积极的
积极影响为主
利弊并存
消极影响为主
不清楚
13、 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愿意从事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职业(如医生、工程师、科研人员)?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一般
不太愿意
不愿意
14、你如何理解“科学素养”这个关键词?
很清楚,指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说过,好像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某种能力
不太理解,感觉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口号
从未关注过这个概念
15、你是否希望自己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能提升或基本具有科学素养能力?
非常希望
比较希望
一般
不太希望
不希望
16、你是否了解“综合素质评价”在新高考录取中的作用?
非常了解,知道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如何作为录取参考
比较了解,知道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维度
听说过这个词,但具体怎么用、有什么用不清楚
完全不了解
17、你是否了解“三新”具体指哪三个方面?
非常清楚,能准确说出
大概知道,但说不全
听起来耳熟,但具体内容不清楚
完全不知道
18、与传统高考相比,你是否了解“新高考”的主要变化?(可多选)
了解,采用“3+1+2”的选科模式
了解,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录取标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了解,考试内容更侧重能力和素养
听说过,但具体变化说不清
不了解,感觉和以前一样
19、新教材的编写和旧教材相比,强调的理念是什么?(可多选)
核心素养导向(如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
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内容更深、更难,为了应对高考
不清楚新教材有什么特别理念
20、你第一次了解到“三新”课改这个概念,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
学校领导的政策宣讲
班主任或科任老师介绍
家长告知
新闻媒体或网络
同学之间的交流
其他地方
21、你认为实行“三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打破“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
更好地选拔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感觉学习压力更大了,目标不清楚
其他
22、你认为 “三新” 课改后,科学课程的学习更注重:(可多选)
知识记忆
解题技巧
探究能力
跨学科应用
社会责任感
23、总体来看,你认为“三新”课改在培养你的科学素养方面效果如何?
效果显著,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
有一定效果,主要在知识面上有拓展
效果不明显,和以前区别不大
效果不佳,感觉更应试了
说不清楚
24、对于“三新”课改和学科素养,你目前最大的困惑或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开放题)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