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抗战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正在开展 “当代大学生对抗战精神的理解与传承路径” 相关调研,旨在系统了解大家对抗战精神的认知、实践及需求,为探索更贴合青年群体的传承路径提供科学依据。问卷采用匿名形式,答案无对错之分,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并严格保密。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2.您的学历层次:
A专科
B本科
C硕士研究生
D博士研究生
3.您的专业类别:
A. 文史哲类(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哲学、新闻学等)
B. 理工农医类(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农学等)
C. 经管法类(经济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等)
D. 艺术类(美术学、音乐学、设计学、戏剧影视文学等)
E. 教育学类(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育等)
F. 军事学类(军事指挥、国防教育等)
G. 其他______(请注明具体专业方向)
4.您的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共青团员
民主党派
群众
二、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5.您认为自己对抗战精神的理解程度如何?
A. 非常深入,能准确阐述其内涵、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B. 比较深入,清晰了解核心内容及主要历史事件关联
C. 一般,仅掌握基本概念和常见精神内涵表述
D. 不太了解,只听过相关名称,对具体内容模糊
E. 完全不了解
6.您认为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哪些(可多选)?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B.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C.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D.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E.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
F.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
G. 不太清楚
7.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抗战精神的(可多选)?
A. 学校课堂教学(历史课、思政课、专业课中的历史相关内容等)
B. 红色影视、纪录片(如《长津湖》《觉醒年代》《二十二》等)
C. 红色旅游景点(纪念馆、烈士陵园、抗战遗址等)实地参观
D. 书籍、文章等文字资料(历史专著、人物传记、党史读物等)
E. 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抖音、B 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相关内容)
F. 长辈、老师的讲述(家族抗战故事、课堂外的历史分享等)
G. 校园主题活动(纪念讲座、知识竞赛、主题展览等)
H. 其他
8.在您接触过的抗战精神相关信息中,哪种途径的内容让您觉得最权威、最有说服力(可多选)?
A. 学校教材及课堂教学内容
B. 官方媒体发布的历史资料、纪录片
C. 专业历史学者的著作、讲座
D. 抗战老兵及亲历者的口述史料
E. 红色文化场馆的展陈内容
F. 其他
9.您认为抗战精神在当代社会(如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等方面)是否仍具有重要价值?
A. 极具价值,是激励当代人奋斗的核心精神力量
B. 有较大价值,能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C. 有一定价值,但仅在特定场景(如纪念活动)中体现
D. 价值不大,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脱节
E. 不清楚
10.请您根据抗战精神对您个人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评价:
非常符合
比较符合
一般
不太符合
完全不符合
了解抗战历史后,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所增强。
抗战英雄的事迹会激励我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我会关注国家大事,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会主动向朋友或家人分享传播正确的抗战历史知识。
三、弘扬抗战精神的实践情况
11.您是否参加过与弘扬抗战精神相关的活动(如纪念仪式、主题演讲、红色研学、志愿服务、剧本杀等)?
A. 经常参加(大学期间参加过8次及以上)
B. 偶尔参加(大学期间参加过 3—7次)
C. 很少参加(大学期间仅参加过 1—2 次)
D. 从未参加过
12.若您参加过相关活动,最吸引您的原因是(可多选)?
A. 能深化对抗战历史与精神的认知,提升自身素养
B. 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如沉浸式体验、互动游戏等),参与感强
C. 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社交圈
D. 学校、班级的组织要求,便于集体参与
E. 能获得实践学分、志愿时长、活动奖励等实际收益
F. 受身边人(同学、老师)影响,主动参与
G. 其他
13.若您未参加过相关活动,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 未收到活动通知,不知道有此类活动
B. 活动时间与上课、实习、备考等安排冲突
C. 活动形式单一枯燥(如单纯听讲座、读资料),缺乏吸引力
D. 认为与自身学习、生活关联不大,缺乏参与动力
E. 活动地点较远(如校外场馆),交通不便
F. 其他
14.日常生活中,您会主动向身边人(同学、家人、朋友等)传播抗战精神相关内容吗?
A. 经常会,主动分享抗战故事、历史知识及个人感悟
B. 偶尔会,在纪念日、相关话题讨论等合适场合提及
C. 很少会,仅在他人主动询问时简单回应
D. 从不主动传播,认为没必要特意分享
15.在现实生活中,您是否会以某种方式践行抗战精神?(如:刻苦学习、志愿服务、参军报国志向、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言论等)
A经常会有意识地践行
B偶尔会想到并体现在行动中
C心里认同,但很少转化为具体行动
D从未想过要践行
四、传承路径相关看法
16.您认为当前高校在传承抗战精神方面的工作成效如何?
A. 非常好,形式丰富且贴近学生,能有效提升认知与认同
B. 较好,有系统举措(如课程、活动),但部分环节需优化
C. 一般,虽有相关安排,但流于表面,学生参与度低
D. 较差,缺乏针对性措施,未形成有效传承氛围
E. 不清楚学校相关工作
17.您希望高校通过哪些创新方式加强抗战精神传承(可多选)?
A. 优化课堂教学(如融入案例教学、小组研讨、情景模拟等)
B. 打造特色校园活动(如抗战主题辩论赛、情景剧展演、文创设计大赛等)
C. 开展沉浸式红色实践(如短途抗战遗址研学、场馆志愿讲解等)
D. 邀请抗战老兵、历史学者、英烈后代开展专题分享会
E. 建设校园红色文化阵地(如主题展馆、文化长廊、线上数字展厅等)
F. 开发相关校园文化产品(如校历、书签、短视频等)
G. 其他
18.您认为社会层面(如媒体、企业、社区、文旅机构等)在传承抗战精神中应重点发挥哪些作用(可多选)?
A. 媒体打造优质内容(如年轻化短视频、互动纪录片、历史科普专栏等)
B. 企业支持红色文化产业(如开发抗战主题文创、支持场馆建设等)
C. 社区开展邻里互动活动(如抗战故事分享会、家庭红色观影等)
D. 文旅机构优化红色旅游体验(如增加沉浸式讲解、互动体验项目等)
E. 相关部门完善红色文化传播机制(如推动历史教育进社区、进校园)
F. 其他
19.您认为大学生自身可以通过哪些具体行动更好地传承抗战精神(可多选)?
A. 主动学习(如阅读历史书籍、观看权威纪录片、参加线上课程等)
B. 积极实践(如参与志愿讲解、组织小型纪念活动、投身公益服务等)
C. 创新传播(如制作短视频、撰写推文、设计文创等,向同龄人传播)
D. 践行精神(如在学习中攻坚克难、在团队中团结协作、在生活中勤俭节约等)
E. 关注相关议题(如参与历史保护、支持红色文化传承项目等)
F. 其他
20.您认为当前传承抗战精神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 信息碎片化,年轻人难以系统、全面了解抗战历史
B. 传承形式陈旧刻板,无法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偏好
C. 部分人历史敬畏心不足,对精神传承缺乏重视
D. 社会资源投入分散,未形成高校、社会、家庭协同传承合力
E. 网络上存在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误导对历史与精神的认知
F. 其他
再次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问卷!祝您生活愉快,学业进步!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