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考核试题
基本信息:
科室:
姓名:
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核心临床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
A. 急性起病
B. 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
C. 肢体运动障碍、肌力下降
D.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AFP监测病例的年龄范围是?()
A. 所有年龄段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B. 仅15岁以下出现AFP症状的病例
C. 15岁以下出现AFP症状,或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D. 仅5岁以下儿童
3.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飞沫
B. 粪-口途径
C. 血液传播
D. 母婴垂直传播
4.以下哪种疾病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排除脊灰病毒感染?()
A. 创伤性神经炎
B.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C. 横贯性脊髓炎
D. 以上均是
5.AFP病例报告的时限要求是?()
A. 确诊后24小时内报告
B. 发现符合定义病例后立即报告(12小时内)
C. 标本采集后报告
D. 72小时内报告
6.粪便标本采集的正确要求是?()
A. 麻痹出现后28天内采集
B. 仅需采集1份标本
C. 麻痹出现14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两份标本间隔至少24小时,每份≥5克
D. 室温保存即可
7.我国现行脊灰疫苗接种程序“2+2”中,bOPV的作用是?()
A. 仅刺激个体循环抗体产生
B. 建立群体免疫和肠道黏膜免疫
C. 完全替代IPV
D. 用于5岁以上儿童补种
8.以下哪项是AFP监测的终极目标?()
A. 仅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
B. 保持我国“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消灭
C. 仅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
D. 停用所有脊灰疫苗
9.非脊灰AFP病例纳入监测的主要原因是?()
A. 以15岁以下年龄组作为监测重点,目标明确,操作可行性高,资源集中
B. 临床症状与脊灰无法区分
C. 提高监测敏感性,防止漏检
D. 以上均是
10 .我国现行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程序是什么?其最终目标是什么?()
A. 现行程序为“2剂IPV + 2剂bOPV”,最终目标是全程使用IPV
B. 现行程序为“4剂OPV”,最终目标是全程使用OPV
C. 现行程序为“1剂IPV + 3剂OPV”,最终目标是停用所有疫苗
D. 现行程序为“4剂IPV”,最终目标是恢复使用OPV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