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赓续红色血脉,筑牢网络根基”网络思政知识竞赛
1.竞赛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0月20日
2.满分100分,总共50道随机题:20道单选题,每题2分;15道多选题,每题3分;15道判断题,每题1分。
3.一个微信号只能作答一次,即每人只能参与一次竞赛
4.根据参赛结果,分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若参赛选手分数相同,则根据答题时间进行排序,用时越短,排名越靠前)
基本信息:
姓名:
班级:
学号:
所在学院:
一、单选题(20*2=40)
1、以下哪一事件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淞沪会战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是毛泽东同志在哪篇著作中明确提出的?
A.《纪念白求恩》
B.《为人民服务》
C.《论持久战》
D.《实践论》
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
A.共产主义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发展先进生产力
D.“中国梦”
4、红色研学:指以中国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事迹和精神为主题,以相关纪念地、标志物等为载体组织开展的旅游活动。下列属于红色研学的是()。
A.每到节假日都有很多学生来到渡江胜利纪念馆,了解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献身精神,观赏长江美景。
B.某实验中学的近百名团员在老师带领下来到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从讲解员的介绍中感受了北大荒建设的艰辛及辉煌成就。
C.寒假期间,市文化中心推出“培根铸魂颂中华”活动,组织青少年吟诵爱国主义诗词作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D.清明节前夕,某大学组织学生党员到市郊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义务宣讲活动,为外地游客讲述烈士事迹,受到游客的广泛赞誉。
5、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徒步方队体现的是“一老一新”,这“一老一新”指的是()。
A.抗战老部队、军事力量结构新布局
B.抗战老英雄、新型军事装备
C.抗战老班组、新质作战力量
D.抗战老连队、新型军事体制机制
6、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本次阅兵按照()2个步骤进行,时长约 70 分钟。
A.展示式、敬礼式
B.敬礼式、报告式
C.报告式、阅兵式
D.阅兵式、分列式
7、2014年2月,我国成立了( ),习近平总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A.中央网络技术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B.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
C.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领导小组
D.中央网络信息和安全领导小组
8、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互相共赢
B.共筑安全互相共赢
C.互联互通,共享共治
D.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9、在网络空间中,倡导“文明上网、理性发言”主要是为了涵养哪种环境?
A.宽松的娱乐环境
B.清朗的网络空间
C.自由的交易环境
D.私密的社交环境
10、以下哪项是网络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A.提升网络购物技巧
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掌握短视频剪辑技术
D.增强网络带宽使用效率
11、网络思政教育中,对“饭圈”乱象的引导重点在于树立学生的哪种观念?
A.追星至上观念
B.流量为王观念
C.理性追星与文明互动观念
D.偶像绝对化观念
12、网络思政教育中强调“明辨网络信息真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哪项能力?
A.信息检索能力
B.信息传播能力
C.信息存储能力
D.信息辨别与批判能力
13、以下哪项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核心优势?
A.降低教育成本
B.减少人力投入
C.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与需求
D.简化教育流程
14、在公共WiFi环境下,下列哪项操作相对安全?
A.进行银行卡密码修改
B.登录支付类APP
C.浏览无登录要求的新闻网页
D.输入身份证号办理业务
15、发现网络谣言后,具备良好素养的做法是?
A.随手转发提醒他人注意
B.截图保存但不传播
C.添油加醋后重新发布
D.与发布者激烈争论
16、以下哪项是保障个人网络账号安全的基础操作?
A.定期更换账号密码
B.所有账号共用同一密码
C.密码设置为简单数字组合
D.随意向他人透露密码
17、面对网络上来源不明的信息,具备良好网络素养的第一步是?
A.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
B.立刻转发给他人求证
C.直接当作事实进行传播
D.与信息发布者争论对错
18、辨别“深度伪造”虚假视频,最有效的方法是关注?
A.视频的发布时间
B.人物的细微动作与表情逻辑
C.视频的点赞评论数量
D.背景音乐是否匹配场景
19、在网络交流中,下列哪种行为符合“文明上网”的要求?
A.随意使用侮辱性词汇
B.编造谣言吸引关注
C.恶意刷屏干扰他人
D.理性表达,尊重不同观点
20、当发现他人在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时,恰当的做法是?
A.跟风转发扩大影响
B.与发布者私下争吵
C.无视不管任其传播
D.向平台举报并说明情况
二、多选题(15*3=45)
1、以下哪些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瓦窑堡会议
2、下列属于“长征精神”核心内涵的有?
A.不怕牺牲、百折不挠
B.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C.顾全大局、紧密团结
D.依靠群众、艰苦奋斗
3、以下哪些是“抗美援朝精神”的主要体现?
A.爱国主义精神
B.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革命忠诚精神
4、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著名口号的有?
A.枪杆子里出政权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5、以下哪些英烈人物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
A.杨靖宇
B.赵一曼
C.董存瑞
D.左权
6、网络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包括()
A.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提升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C.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
D.教会学生熟练使用短视频剪辑工具
7、以下属于网络思政教育有效载体的有()
A.思政主题微信公众号推文
B.红色故事系列短视频
C.线下传统主题班会
D.线上党史知识竞赛平台
8、面对网络空间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网络思政教育应采取的措施有()
A.引导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用权威史料澄清错误认知
C.禁止学生接触任何历史相关信息
D.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理性辩驳
9、“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对网络思政教育的意义在于()
A.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环境
B.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干扰
C.降低思政教育的实施成本
D.便于正能量内容的传播扩散
10、提升学生网络思政素养可采取的途径有()
A.开设网络文明与法治专题课程
B.限制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长
C.组织网络正能量创作实践活动
D.建立网络行为榜样示范机制
11、以下属于安全设置网络密码的要点有()
A.包含字母、数字、特殊符号
B.定期更换不同账号密码
C.使用生日或手机号作为密码
D.避免所有账号共用同一密码
12、辨别网络信息真伪可采用的方法有()
A.核查信息来源是否为权威平台
B.仅凭信息的排版美观度判断
C.比对多方信源验证事实
D.关注信息发布时间是否及时
13、遭遇网络诈骗后,正确的应对措施包括()
A.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B.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C.听从诈骗者指令“保密”不声张
D.及时冻结相关银行卡或账号
14、践行“文明上网”理念应做到()
A.尊重他人隐私,不泄露未公开信息
B.随意转发来源不明的“小道消息”
C.理性发言,不发表辱骂性言论
D.注明出处后转发他人原创内容
15、保护个人网络隐私的有效做法有()
A.公共WiFi下随意进行支付操作
B.谨慎填写APP中的过度授权信息
C.拒绝点击陌生邮件中的附件链接
D.定期清理手机中的敏感信息
三、判断题(15*1=15)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上海和嘉兴南湖。
对
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梁思成。
对
错
3、红色文化仅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载体。
对
错
4、将红色文化融入网络思政教育,能增强思政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对
错
5、网络思政教育面对不同年龄、职业的受众,可采用完全一致的内容和传播方式。
对
错
6、网络素养仅包括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不涉及网络行为规范和责任意识。
对
错
7、面对网络上的恶意言论,保留证据并向平台举报是合理的应对方式。
对
错
8、普通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观点时,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属于网络素养的重要体现。
对
错
9、收到陌生“中奖链接”,应先点击查看详情再决定是否相信。
对
错
10、仅凭信息的点赞量高,就能判断其为真实可靠的内容。
对
错
11、网络思政教育需引导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
对
错
12、所有网络账号使用同一密码,能减少记忆负担,是便捷的安全做法。
对
错
13、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是96110。
对
错
14、转发他人原创的网络内容时,注明作者与来源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表现。
对
错
15、“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核心是凝聚社会共识与正能量。
对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