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反恐怖应知应会知识题库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自 起施行。()
A2016年1月1日
B2016年10月1日
C2017年1月1日
D2017年7月20日
2、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 目的的主张和行为。(c )
A个人经济利益
B军事战略
C政治、意识形态等
D文化扩张
3、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 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A诋毁国家法律
B歪曲宗教教义
C挑拨民族关系
D传授暴恐知识
4、反恐怖主义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 ,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A保障人权
B保障个人隐私
C维护个人声誉
D保护民事权利
5、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义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 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A安全机关
B人民政府
C公安机关
D政法机关
6、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 ,提高公民的反恐怖主义意识。()
A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
B反恐怖主义演练
C反恐巡逻防范
D单位联勤联动
7、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实行 制度,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依照规定对运输、寄递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开封验视。()
A货运车辆管理
B安全查验
C联合货运
D货运安全生产
8、电信、互联网、金融、住宿、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对 的,不得提供服务。()
A未携带身份证明的
B有违法犯罪前科的
C无正当职业的
D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
9、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作、生产、储存、运输、进出口、销售、提供、购买、使用、持有、报废、销毁武器、弹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物品、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公安机关发现的,应当予以扣押;其他单位、个人发现的,应当立即向 报告。()
A市场监管部门
B环保部门
C公安机关
D驻地部队
10、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宣扬极端主义的物品、资料、信息的,应当立即向 报告。()
A公安机关
B市政府宣传部门
C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D单位保卫部门
11、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
A30日
B60日
C90日
D 120日
12、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 。对有不适合情形的人员,应当调整工作岗位,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
A反恐思想意识教育
B安全背景审查
C防恐技能培训
D反恐防范业务考核
13、大型活动承办单位以及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 。()
A登记
B目的地查询
C安全检查
D背景审查
14、对航空器、列车、船舶、城市轨道车辆、公共电汽车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 应当依照规定配备安保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加强安全检查和保卫工作。()
A公安机关
B保安公司
C营运单位
D乘务小组
15、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相关信息和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 。()
A应当视情提供
B应当如实提供
C可申请拒绝提供
D可拒绝提供涉密信息和材料
16、应对处置暴力恐怖事件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尚未确定指挥长的,由在场处置的 职级最高的人员担任现场指挥员。()
A政府机关
B公安机关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17、制作、传播、 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A观看
B非法持有
C邮寄
D收藏
18、为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实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活动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 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A三日
B五日
C七日
D十日
19、利用极端主义,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 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A三日
B五日
C七日
D十日
20、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未成年人不接受义务教育,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 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A三日
B五日
C七日
D十日
21、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未实行运输、寄递客户身份、物品信息登记制度的,由 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A反恐办
B公安机关
C主管部门
D上级管理公司
22、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未实行安全查验制度,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或者未依照规定对运输、寄递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开封验视的,由主管部门处 元以上 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元以下罚款。()
A10万、50万、10万
B20万、50万、10万
C10万、50万、5万
D20万、50万、5万
23、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机构对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公告的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的资金或者其他资产,未立即予以冻结的,由 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
A反恐办
B公安机关
C主管部门
D上级管理公司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的,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的管理、营运单位未落实相关反恐防范措施,由公安机关 ,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
A给予警告
B给予批评教育
C下达整改通知书
D协助查找问题根源
25、个人拒不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工作的,由 处二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A反恐办
B公安机关
C主管部门
D上级管理公司
26、个人阻碍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由 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A市级反恐办
B公安机关
C主管部门
D区级反恐办
27、根据《福建省公安机关对举报暴力恐怖宗教极端个人极端违法犯罪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规定,、公民以电话、书面或其他形式向公安机关举报通过寄递、物流等渠道购买、转运爆炸物品、制爆原材料及管制刀具,经 的予以奖励。()
A核实身份发
B查证属实
C侦查抓获主犯
D侦查破案
28、根据《福建省公安机关对举报暴力恐怖宗教极端个人极端违法犯罪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规定,公民协助破获组织、策划暴力恐怖犯罪行动性案件的,奖励50000元至 元;()
A100000
B200000
C250000
D300000
29、旅店业工作人员、房屋出租人要严格执行 ,发现住宿旅客、承租人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A实名登记规定
B见面核查制度
C背景审查制度
D定期报告制度
30、以下不属于重点目标反恐了防范重点部位的是 。()
A监控中心(室)
B水电气供应设施设备机房
C主要出入口
D领导办公室
31、.反恐防范重要目标分为 级。()
A ABC三级 B ABCD四级 C 123三级 D AB两级
32、重点目标反恐防范设备设施进行维修检查的周期不低于 。()
A一个月一次
B一季度一次
C六个月一次
D一年一次
33、.重点目标反恐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 次。()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4、Ⅱ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安保力量需在常态防范基础上增派 以上的安保力量。()
A10%
B20%
C50%
D100%
35、Ⅰ级非常反恐怖防范,安保力量需在常态防范基础上增派 以上的安保力量。()
A50%
B1倍
C2倍
D3倍
36、反恐防范重点目标出入口和重点部位要设置 。()
A岗亭
B防暴器械
C安保力量固定岗位
D防冲撞设施
37、反 恐 怖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成 员 单 位 、 其 他 各 有关 部 门 和 单 位 是 本 行 业 系 统 、 本 单 位 反 恐 怖 主 义工 作 的 责 任 人 。()
A物业管理部门负责人
B安保部门负责人
C分管领导
D主 要 负 责 人
38、反 恐 怖 工 作 责 任 状 ( 书 ) 内 容 不 因 责 任 人的 更 替 而 改 变 , 责 任 人 如 有 更 替 的 , 接 任 者 。()
A不必履行
B继 续 履 行
C重新制定
D视情履行
39、恐怖袭击常规手段通常有袭击、 、破坏。()
A劫持
B恐吓
C勒索
D抢劫
40、恐怖袭击常规手段之一“袭击”,具体包含刀斧砍杀、 、纵火、枪击等几种类型。()
A驾车冲撞
B劫持车辆
C破坏设施
D网络袭击
41、恐怖袭击非常规手段通常有核与辐射恐怖袭击、 、化学恐怖袭击、网络恐怖袭击。()
A爆炸恐怖袭击
B生物恐怖袭击
C砍杀恐怖袭击
D枪击恐怖袭击
42、遭遇恐怖袭击,公民向警方报警时需报告的重要内容有地点、时间、发生事件及 。()
A报警人姓名
B现场交通状况
C有否保安人员
D产生的后果
14、大型活动承办单位以及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 、 和
进行安全检查。(ABD)
A人员 B物品 C动物 D交通工具
35、成员单位、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 照 党 委 、 政 府 和 反恐 怖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确 定 的
及 , 将 反 恐 怖 主 义 工 作 列 入 本 行业 系 统 和 本 单 位 整 体 工 作 规 划。(AD)
A反恐 怖 主 义 工 作 职 责 B行业分工 C单位职责 D任 务 分 工
二、多选题
1、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8222.htm" \t "_blank" 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 , , ,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ABC)
A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
B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
C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
D实施个人极端行为
2、恐怖主义,是指通过 、 、 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A暴力
B破坏
C胁迫
D恐吓
E欺骗
3、下列行为属于恐怖活动的有: 。()
A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的;
B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
C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
D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
4、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应当尊重公民的 和 ,禁止任何基于地域、民族、宗教等理由的歧视性做法。()
A宗教信仰自由
B个人隐私
C民族风俗习惯
D生活习惯
5、任何 和 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义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A组织
B单位
C机构
D个人
E法人
6、对 或者 、 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作出其他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A举报恐怖活动
B协助防范
C打击违法犯罪
D制止恐怖活动
7、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实行安全查验制度,包括: , 。()
A对运输工具进行安全检查
B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
C对货运人员进行背景审查
D依照规定对运输、寄递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开封验视
8、电信、互联网、金融、 、 、 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对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的,不得提供服务。()
A住宿
B餐饮
C长途客运
D机动车租赁
9、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作、生产、储存、运输、进出口、 、提供、 、 、 、报废、销毁枪支等武器、弹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物品、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A销售
B购买
C使用
D持有
E观赏
1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作、生产、储存、运输、进出口、销售、提供、购买、使用、持有、报废、销毁枪支等武器、弹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核与放射物品、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公安机关发现的,应当予以扣押;其他主管部门发现的,应当 ,并 ; ()
A责令停业
B予以扣押
C立即销毁
D立即通报公安机关
11、下列属于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有: 。()
A制定防范和应对处置恐怖活动的预案、措施,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B建立反恐怖主义工作专项经费保障制度,配备、更新防范和处置设备、设施;
C指定相关机构或者落实责任人员,明确岗位职责;
D实行风险评估,实时监测安全威胁,完善内部安全管理;
E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12、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城乡规划、相关标准和实际需要,对重点目标 、 、 符合反恐怖主义工作需要的技防、物防设备、设施。()
A 同步规划
B同步设计
C同步建设
D同步运行
13、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对有不适合情形的人员,应当 ,并 。()
A调整工作岗位
B立即辞退
C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
D将有关情况上报行业主管部门
15、应对处置暴力恐怖事件时,公安机关未能到达现场的,由在场处置的 或者 职级最高的人员担任现场指挥员。()
A政府机关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保安服务公司
D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16、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 , ,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
B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
C明知他人有恐怖活动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
D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
17、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A未实行安全查验制度,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或者未依照规定对运输、寄递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开封验视的。
B对禁止运输、寄递,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客户拒绝安全查验的物品予以运输、寄递的。
C未实行运输、寄递客户身份、物品信息登记制度的。
D未对企业员工开展生产安全教育的。
18、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A未依照规定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的;
B未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停止传输、删除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保存相关记录,关闭相关网站或者关停相关服务的;
C未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造成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传播,情节严重的。
D未按规定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或者对身份不明、拒绝身份查验的客户提供服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但拒不改正的。
19、单位拒不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工作的,由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 和 其他 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A法人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
D连带责任人员
20、单位阻碍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由公安机关处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 和其他 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A法人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
D连带责任人员
21、为有效提升普通公民日常生活中的反恐意识,鼓励广大群众踊跃检举揭发 、 、 违法犯罪线索,联手打赢反对暴恐活动这场人民战争,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了《福建省公安机关对举报暴力恐怖宗教极端个人极端违法犯罪有功人员奖励办法》。()
A暴力恐怖
B宗教极端
C个人极端
D严重刑事
22、根据《福建省公安机关对举报暴力恐怖宗教极端个人极端违法犯罪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规定,公民以电话、书面或其他形式向公安机关举报非法购买爆炸物品、制爆原材料、 及 ,经查证属实的予以奖励。()
A黄色刊物
B 冰毒
C枪支弹药
D管制刀具
23、根据《福建省公安机关对举报暴力恐怖宗教极端个人极端违法犯罪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规定,公民以电话、书面或其他形式向公安机关举报 、 暴力恐怖、宗教极端思想的传单、图片、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移动存储介质等,经查证属实的予以奖励。()
A制作
B观看
C销售传播
D收藏
24、根据《福建省公安机关对举报暴力恐怖宗教极端个人极端违法犯罪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规定,公民协助破获 、 暴力恐怖、宗教极端、个人极端案件的,奖励10000元至100000元;()
A公安部督办
B中纪委督办
C省公安厅督办
D市公安局督办
25、根据《福建省公安机关对举报暴力恐怖宗教极端个人极端违法犯罪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规定,公民协助抓获公安部督捕、省公安厅督捕 、 、 案件逃犯的,奖励2000元至30000元;()
A暴力恐怖
B宗教极端
C个人极端
D严重刑事
26、反恐防范重点目标常见的反恐器材有: 、 、防刺背心、防割手套、 、强光手电、自卫喷雾剂、 等。()
A防护盾牌
B橡胶警棍
C防暴头盔
D钢叉
E手铐
27、对恐怖袭击事件先期处置包含: 。()
A组织应急力量限制暴恐分子活动空间;
B疏散现场群众;
C拨打110报警,如现场有人受伤同时拨打120;
D积极协调配合专业力量处置。
恐怖袭击常规手段有: 。
A
28、涉恐可疑人员外貌特征通常有: 。()
A男性留大胡须;
B女性蒙面、穿黑色长袍;
C言谈举止有较浓厚的宗教极端倾向;
D佩带花头巾。
29、一般可以从 判断疑似爆炸物。()
A无人认领或来历不明的物品;
B有易藏匿爆炸物的物品,如罐状物品、电器、手提包等;
C可疑人员携带的不符合职业、季节、不合常理的物品;
D包裹内有导线及定时装置。
30、安保人员巡逻反恐防范重点目标主要围绕 、 、 重点区域开展?()
A监控室
B配电间
C仓库
D绿化带
31、反恐防范重点目标反恐器材应配置在 、 、 、保安岗等部位。()
A主要出入口处
B监控室
C人员密集部位
D天台
32、重点目标.安保岗位有 、 、 、 等类型。()
A技防岗
B固定岗
C巡逻岗
D机动岗
E志愿服务岗
33、重点目标视频监控系统必须覆盖 、 、 等区域。()
A 新风口
B出入口
C 主要通道
D停车场出入口
34、重点目标的 、 部位要设置紧急报警装置。()
A监控室
B出入口处
C卫生间
D停车场
36、公民遇到刀斧砍杀恐怖袭击时,正确做法是:1.丢弃携带的重物快速跑开,远离手持刀斧的人;2. ;3. ;4. ;5.做好自救互救并积极向警方提供现场情况。()
A利用身边的建筑物、树木、车体、围栏、柜台等物阻挡躲避;
B无法躲避时联合他人利用随身携带物品和随手可拿到的物件反抗;
C及时拔打110报警;
D对暴恐分子进行警告,喝令其放下凶器。
37、公民遇到驾驶机动车冲撞碾轧恐怖袭击时,正确做法是:1. ;2. ;3. 做好自救互救并积极向警方提供现场情况。()
A驾车阻挡实施恐怖袭击的车辆;
B向驾驶人员抛掷物件,干扰基驾驶;
C向车辆冲撞碾轧方向的两侧跑开,躲避车辆冲撞;
D及时拔打110报警。
38、爆炸恐怖袭击时,爆炸物可能放置的位置有:标志性建筑物、 、 、 、各种交通工具等。()
A重大活动场所
B人员密集场所
C公共娱乐场所
D城市交通干道
39、公民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时要注意:1. 2. 3. 4.关好门窗,防止高温与毒气进入。房间内有烟雾必须排放的,在开窗排放后应重新关好;5.发生火警时电梯可能断电,不可乘电梯逃生,以免被困电梯内;6.不可随意奔跑,以免引火烧身。()
A尽快了解所处环境位置及起火原因、火势大小,正确选择逃生方法和路线,不可盲目逃跑或纵身跳楼;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逃生,盲目张口呼喊易造成吸入毒气窒息死亡;
C当火势对人造成威胁时,积极参与扑救;
D不要为穿衣或取贵重物品浪费时间、更不要为入室拿物品而重返火海;
40、紧急撤离危险现场应注意:1.保持镇静,判明所处位置,及时撤离;2. 3. 4. 5.拥挤时,如有可能要抓住牢靠的东西(如楼梯扶手)暂时躲避,侍人群过后迅速离开现场。()
A善选通道,不要使用电梯;
B通过电梯迅速撤离;
C迅速撤离,不要贪恋财物,重返危险境地;
D用物品遮掩身体易受伤害部位,不靠近窗户玻璃,不逆着人流前进。
41、处在陌生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去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务必留心灭火设施、 、 和 ,以便关健时刻能尽快逃离现场。()
A疏散通道
B紧急出口
C楼梯方位
D保安执勤岗
三、判断题
1、为了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对
错
2、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 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个人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对
错
3、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行为属恐怖活动;
对
错
4、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行为属恐怖活动;
对
错
5、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五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对
错
6、各单位保卫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反恐怖主义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反恐怖主义意识。
对
错
7、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实行运输、寄递物品信息登记制度。
对
错
8、电信、互联网、金融、住宿、长途客运、机动车租赁等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对身份不明或者拒绝身份查验的,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服务。
对
错
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宣扬极端主义的物品、资料、信息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对
错
10、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对
错
11、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六十日。
对
错
12、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对有不适合情形的人员,应当调整工作岗位,并将有关情况通报上级单位。
对
错
13、对航空器、列车、船舶、城市轨道车辆、公共电汽车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保安公司应当依照规定配备安保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加强安全检查和保卫工作。
对
错
14、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相关信息和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可拒绝提供涉密信息和材料。
对
错
15、厦门市恐怖事件发生、发展和应对处置信息,由厦门市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
对
错
1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
对
错
1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
对
错
18、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
对
错
19、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
错
20、仅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不会构成刑事犯罪。
对
错
21、参与制作、传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对
错
22、为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实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活动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0元以下罚款。
对
错
23、电信、互联网、金融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或者对身份不明、拒绝身份查验的客户提供服务的,由主管部门直接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对
错
24、大型活动承办单位以及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未依照规定对进入大型活动场所、机场、火车站、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公路长途客运站、口岸等重点目标的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进行安全检查的,公安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对
错
25、个人拒不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工作的,由主管部门处二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对
错
26、单位拒不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工作的,由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对
错
27、个人阻碍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对
错
28、单位阻碍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由公安机关处二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对
错
29、公民以电话、书面或其他形式向公安机关举报策划、实施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行动性线索,经查证属实的予以奖励。
对
错
30、公民以电话、书面或其他形式向公安机关举报以爆炸-、投毒、纵火、砍杀、驾车冲撞等方式拟实施个人极端犯罪,经查证属实的予以奖励。
对
错
31、协助破获组织、策划暴力恐怖犯罪行动性案件的,奖励10000元至100000元;
对
错
32、协助查获非法购买爆炸物品、制爆原材料、枪支弹药及管制刀具的,通过寄递、物流等渠道购买、转运爆炸物品、制爆原材料及管制刀具的,奖励1000元至10000元;
对
错
33、安保部门负责人是单位反恐怖防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对
错
34、Ⅱ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安保力量需在常态防范基础上增派100%以上的安保力量。
对
错
35、重点目标重要部位视频监控的清晰度不低于1080P。
对
错
36、反 恐 怖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成 员 单 位 、 其 他 各 有关 部 门 和 单 位的保安主管是 本 行 业 系 统 、 本 单 位 反 恐 怖 主 义工 作 的 责 任 人 。
对
错
37、反 恐 怖 工 作 责 任 状 ( 书 ) 内 容 随着 责 任 人的 更 替 而 改 变 , 责 任 人 如 有 更 替 的 , 接 任 者不必履 行 。
对
错
38、枪 支 弹 药 、 管 制 器 具 、 危 爆 物 品 、 核 与 放 射 性 物品 等 涉 恐 要 素 管 控 和 防 范 工 作 情 况 , 寄 递 物 流 行 业 收 寄 验视 、 寄 递 实 名 、 过 机 安 检 “三 个 1 0 0%”, 管 理 制 度 落 实 情况 , 电 信 、 互 联 网 、 金 融 、 住 宿 、 长 途 客 运 、 机 动 车 租 赁 及散 装 汽 油 销 售 等 行 业 实 名 登 记 情 况都是督 导 检 查重要内容;
对
错
39、反 恐 怖 主 义 工 作 经 费 未 列 入 本 地 区 、 本 单 位 预 算 ,人 防 、 技 防 、 物 防 等 措 施 未 按 有 关 规 定 落 实 , 存 在 严 重 涉 恐风 险 隐 患 的 ; 应 当 逐 级 进 行 责 任 倒查 , 依 纪 依 法 追 究 相 关 地 区 、 部 门 、 单 位 以 及 相 关 责 任 人 的责 任 。
对
错
40、公民发现可疑爆炸物品,应先检查确认,后再向公安机关报警。
对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