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流动与组织效能研究调查问卷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题为 “多业态企业人才流动机制对组织效能影响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的学术课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方法,探索如何通过优化内部人才流动策略,提升组织活力与竞争力。
您的参与对本研究至关重要。您提供的真实信息,将是构建科学模型、提出有效政策建议的唯一数据来源。本研究由同济大学主导,所有数据将严格保密,仅用于整体分析,并以匿名形式呈现,绝不会泄露您的任何个人身份信息。问卷填写大约需要15分钟。
如果您同意参与本研究,请开始填写。您的填写行为将被视为已知情并同意。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用于研究中的群体趋势分析)
1. 您的工作主要涉及的职能板块是?
战略与治理板块 (偏重宏观管理、协调、监督)
业务与运营板块 (偏重项目开发、工程管理、资产运营)
支持与风控板块 (偏重人力、财务、法务、信息、内控等专业支持)
2. 您的岗位专业方向是?
行政、党务、群团、文秘类
人力资源、组织管理类
投资、发展、战略研究类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类
财务、审计、内控类
合约、法务类
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类
运营、协调类
3. 您在当前岗位的任职时长?
3年以下
3-5年
5-8年
8年以上
第二部分:组织协同现状诊断(用于构建SD模型初始状态)
说明: 请根据您的实际感受,评价以下陈述的符合程度。(1-5分:非常不符合 → 非常符合)
4. 公司不同业态/部门间存在较高的专业壁垒,沟通成本较大。
1
1
2
3
4
5
5
5.
跨部门协作时,信息传递流畅,我能很容易地获得所需资源和支持。
1
1
2
3
4
5
5
6. 我对自己在公司内部的长期职业发展路径有清晰的认识。
1
1
2
3
4
5
5
7. 我目前的工作岗位能持续带给我新的学习挑战和成长空间。
1
1
2
3
4
5
5
第三部分:个人成长与发展动机探析
说明: 请评价以下因素对您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1-5分:非常不重要→非常重要)
8. 能够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避免能力停滞。
1
1
2
3
4
5
5
9. 工作内容具有挑战性,能不断突破我的能力舒适区。
1
1
2
3
4
5
5
10. 拥有清晰、透明的职业晋升路径和发展通道。
1
1
2
3
4
5
5
11. 能在企业内部获得多元化的岗位经历,丰富个人履历。
1
1
2
3
4
5
5
12. 对自身从事的工作有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成就感。
1
1
2
3
4
5
5
13.
在一个相互信任、支持、协作的团队环境中工作。
1
1
2
3
4
5
5
第四部分:对轮岗锻炼的认知与接受度(用于校准SD模型中的态度参数)
说明: 请评价您对以下关于“跨岗位实践(轮岗)”说法的同意程度。(1-5分:非常不同意 → 非常同意)
14. 我认为轮岗是打破部门墙、促进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
1
1
2
3
4
5
5
15. 我认为轮岗能帮助员工形成全局视角,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
1
2
3
4
5
5
16.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愿意参与跨部门/板块的岗位实践。
1
1
2
3
4
5
5
17. 我参与轮岗的主要动机是拓宽视野、学习新技能。
1
1
2
3
4
5
5
18. 我参与轮岗的主要动机是为职业晋升或转型创造条件。
1
1
2
3
4
5
5
第五部分:轮岗机制设计偏好与敏感性测试(用于设定SD模型中的政策杠杆与阈值参数)
说明: 请评估以下因素对您参与轮岗决策的重要程度。(1-5分:非常不重要 → 非常重要)
19. 机制保障:清晰透明的轮岗政策、流程及薪酬福利安排。
1
1
2
3
4
5
5
20.
支持体系: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Mentor)进行指导。
1
1
2
3
4
5
5
21. 职业衔接:轮岗结束后的岗位安排与发展路径明确。
1
1
2
3
4
5
5
22. 我的主要顾虑:短期内难以适应新岗位,导致绩效不佳。
1
1
2
3
4
5
5
23. 我的主要顾虑:原部门工作繁忙,难以脱身。
1
1
2
3
4
5
5
第六部分:开放性问题(用于获取质性数据,丰富模型故事线)
24. 基于公司国企背景以及多业态的特点,您认为针对一般管理人员推行轮岗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有何建议?
25. 为了确保轮岗成功,您认为公司最需要提供哪三项支持?(例如:培训、导师、激励机制等)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