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培训考试
1、《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正式施行的日期是?
A 2018年10月1日
B 2019年1月1日
C 2020年3月1日
D 2017年12月1日
2、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解决纠纷?
A 只能通过诉讼
B 只能通过调解
C 只能通过协商
D 协商、调解、诉讼等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什么制度,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日常监控?
A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B 财务管理制度
C 人事管理制度
D 后勤管理制度
4、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多长时间内提供?
A 3个工作日内
B 5个工作日内
C 7个工作日内
D 10个工作日内
5、疑似输液、输血、注射、用药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谁保管?
A 患者
B 医疗机构
C 卫生行政部门
D 第三方机构
6、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一般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完成调解?
A 15日内
B 30日内
C 45日内
D 60日内
7、医学会出具的医疗损害鉴定意见,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进行鉴定?
A 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
B 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C 过错行为在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D 以上都是
8、医疗机构篡改、伪造、隐匿、毁灭病历资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的处罚不包括?
A 降级
B 撤职
C 开除
D 罚款
9、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谁承担赔偿责任?
A 医疗机构
B 医务人员个人
C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同
D 医保部门
10、《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所称医疗纠纷,是指什么主体之间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
A 医疗机构与患者
B 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
C 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
D 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
11、《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中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哪些情况?
A 病情
B 医疗措施
C 医疗风险
D 替代医疗方案
12、以下哪些属于《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中规定的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A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B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C 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
D 加强医患沟通
13、发生医疗纠纷后,以下哪些材料可以作为证据?
A 病历资料
B 检验报告
C 封存的现场实物
D 双方当事人陈述
14、医患双方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A 调解申请书
B 身份证明
C 病历资料复印件
D 与纠纷相关的证据
15、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A 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B 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C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D 患者家属对诊疗结果不满意
16、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
A 对
B 错
17、发生医疗纠纷,只有患者有权申请医疗损害鉴定。
A 对
B 错
18、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对
错
19、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等。
A 对
B 错
20、医患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的,应当签署书面和解协议书。
A 对
B 错
您的姓名:
科室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