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导管并发症与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护理实践指南(N1)
本次考试旨在考察临床科室护士对《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护理临床实践指南》和《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请认真作答,考试满分100分。
1. 基本信息:
姓名:
科室:
2. 静脉炎分级中,表现为穿刺部位发红、伴或不伴疼痛,无条索状改变和可触及静脉条索的是哪一级?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3. 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管接头消毒时应选择哪种消毒剂及消毒时间?
75%乙醇,消毒15秒
0.5%碘伏,消毒15秒
75%乙醇,消毒30秒
0.5%碘伏,消毒30秒
4. 患者出现导管内血栓形成时,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
立即用肝素盐水冲管
立即拔除导管
停止经该导管输液,通知医生评估
5.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进针角度应为多少度?
15°-30°
30°-45°
45°-90°
90°-120°
6. 静脉导管堵塞后,以下哪种处理方法是错误的?
先检查导管是否打折或患者体位是否恰当
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正常
用生理盐水轻柔回抽,若无法抽出回血则用力推注
根据堵塞性质(如血栓性或非血栓性)遵医嘱使用相应溶通药物
7. 抗凝剂皮下注射后,按压穿刺部位的正确方法是?
用力按压5分钟
轻柔按压3-5分钟,避免揉擦
无需按压,自然止血
环形按压10分钟
8. 下列哪种情况不是拔除中心静脉导管的指征?
导管尖端培养阳性
出现不能解释的发热,怀疑CRBSI
导管留置超过7天
导管破损或断裂
9. 预防皮下注射抗凝剂后皮下出血,注射部位应选择?
三角肌下缘
腹部脐周2cm以外区域
大腿外侧中段
上臂外侧
10.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CRVT)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不明原因发热
导管回血不畅
穿刺侧肢体肿胀、疼痛
呼吸困难
11. 进行抗凝剂皮下注射时,关于捏皮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捏起皮肤形成皮褶,皮褶高度越高越好
捏皮时应包括肌肉层
注射期间保持皮褶捏起,注射完毕后迅速松开
从注射点上方1-2cm处捏起皮肤,避免在注射点处捏皮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