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研究”课题调查问卷
为深入了解当前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现状,探寻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路径,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本问卷为常态工作问卷,所有数据仅用于统计分析和课题研究,不作其他使用。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部分
1. 您的性别:
男
女
2. 您的年龄:
30周岁以下
30-35周岁
36-45周岁
46-55周岁
56-60周岁
3. 文化程度(含在职学历):
大专及以下
本科
研究生
博士
4.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共青团员
群众
5. 工作单位类型:
市直部门
乡镇(街道)
事业单位
园区
6. 您的编制类型:
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
事业人员
国有企业人员
工勤人员、合同制聘用人员等
7. 您的职务职级是:
科员及以下(或相当层次,含试用期人员)
副科级(或相当层次)
正科级(或相当层次)
处级及以上(或相当层次)
8. 您参加工作至今的年限:
5年及以下
6-10年
11-20年
21年-30年
31年及以上
第二部分
9. 总体而言,您如何评价自己当前的工作状态?
充满激情,积极作为,使命感强
尽职尽责,能完成好本职工作
状态尚可,偶尔会有应付状态
激情消退,职业倦怠比较明显
10. 您认为您当前的工作积极性主要来源于?
对事业的追求和自身的责任感
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
领导的信任和组织的认可
明确的晋升预期
稳定的薪酬待遇
家庭生活方面“后顾之忧”可以得到解决的明确预期
只是按规定完成任务,没有特别的动力来源
其他
11. 您认为您目前的工作岗位与您的专业特长、能力优势是否匹配?
非常匹配,能充分发挥我的专业和特长
比较匹配,大部分工作能用上专业所长
匹配度一般,部分工作内容与我的专业关联不大
不太匹配,感觉“人岗相适”程度有待提高
12. 面对新知识、新领域(如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金融风险防控等),您是否感到“本领恐慌”?
完全没有,能熟练运用新方法
有一些,但能通过学习加快适应
比较明显,有时会有畏难情绪
非常严重,对当前工作不知如何入手
13. 面对政策不明或缺少先例的工作时,您身边多数同事的做法倾向于:
主动研究,大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等待上级明确指示
参考“兄弟单位”的做法,等待成熟经验再跟进
感觉风险较大,倾向于暂缓规避
其他
14. 在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中,您认为当前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职责边界不清,容易产生推诿
习惯于“等别人先动”,缺乏主动性
沟通成本较高
存在本位主义,协同担当意愿不够强
其他
15. 您认为当前单位的整体干事创业氛围如何?
非常好,鼓励创新、崇尚实干、宽容失败
比较好,能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
一般,存在形式主义或“多做多错”的风气
较差,总体氛围沉闷,干部普遍“躺平”甚至互相制约
16. 当您取得工作成果时,获得正向反馈(如领导肯定、同事认可、公开表扬等)的频率如何?
比较及时和充分
有时会有,但不够常态化
很少,成果不易被看见
几乎没有
17. 在提拔晋升或物质激励比较有限时,哪种精神激励对您最有意义?
获得公开表扬、表彰或荣誉
得到领导的单独肯定与信任
被赋予更重要、更有挑战性的任务
获得更多学习培训、提升能力的机会
其他
18. 除工作外,您当前面临的主要困扰是?(可多选)
子女教育或托管
老人赡养或照护
住房或通勤压力
个人身体健康状况
心理压力
其他
第三部分
19. 您认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哪方面的因素起主导作用?
干部自身的主观因素,即所谓的内因更重要
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即所谓的外因更重要
两者一样重要
不好说
20. 您认为对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有哪些?(最多选三项)
理想信念是否坚定,责任担当意识强不强
专业知识、能力特长与岗位需求是否匹配
能否按照自己的想法理念开展工作
工作成果能否对单位发展或社会民生带来积极影响
对个人能力提升、职务晋升的期望
对改进自身物质生活条件的追求
个人性格特质,如责任感、应对压力挫折的承受能力
其他
21. 您认为当前环境下,“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和“精于包装的花架子”哪一类干部更容易脱颖而出?
“老黄牛”干部,实干实绩是王道
两者机会均等
“花架子”干部,会汇报、会包装的优势更明显
不好说
22. 您认为导致部分干部“躺平”或“佛系”的主要原因是?(最多选两项)
激励不足: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提拔晋升无望
压力过大:问责过严、任务过重、存在形式主义负担
本领恐慌: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跟不上发展需要,存在畏难情绪
环境影响:缺乏担当作为的氛围,干部“随波逐流
监管缺位:干部日常监管失之于宽,纠偏不够及时
其他
23. 您认为当前干部培训最需要改进的是:
培训内容方面,与岗位需求脱节,针对性不强
培训形式方面,以灌输式授课为主,缺乏实践和互动
培训效果方面,学习成果转化不足,对实际工作帮助不大
培训周期方面,多为短期培训,缺少系统性长期性培养
其他
24. 您认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激发干部内生动力的重要性?
很重要,是激发干部内生动力的最重要措施
比较重要,是驱动干部干事创业的手段之一
一般,对激发干部能动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不重要,干部内生动力主要源于个人自觉
25. 您认为当前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目标导向不清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别不大
指标设置不够科学,难以精准衡量“潜绩”和实际贡献
考核方式过于注重“留痕”,导致重形式轻实效
考核结果运用不足,未与奖惩晋升有效挂钩
其他
26. 您对容错纠错机制的看法是?
效果好,确实为担当者撑腰
听说过但身边无实例,感觉“口号大于行动”
认定程序复杂、适用情形模糊,实际操作性不强
担心被恶意举报时,组织撑腰力度不够
其他
第四部分
27. 为激发干部内生动力,您认为应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最多选三项)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初心使命
完善能力培养体系,解决“本领恐慌”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实绩导向
拓宽晋升发展通道,明确成长路径
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撑腰
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撑腰F.提升薪酬福利待遇,强化保障感知
健全关心关爱机制,体现人文温度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
其他
28. 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您觉得哪些方式更为有效?(最多选三项)
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班次学习
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研学点开展现场教学
选树和推广先进典型,引导干部见贤思齐
加强警示教育,剖析反面典型案例,强化以案为戒
在单位经常性开展支部、处室(科室)日常学习
其他
29. 能力提升方面,您最倾向以下哪些培训方式?(可多选)
案例教学与深度研讨
到先进地区或关键岗位实践锻炼
实施“导师帮带”制度
参加高校或专业机构的系统研修
其他
30. 为了促进干部专业化发展和使用,您最期待以下哪些举措?(可多选)
运用 AI、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干部能力与岗位需求智能匹配分析系统
提供更多跨部门、跨领域的轮岗交流机会,加强复合型能力培养
探索设立专业技术类职务晋升通道,让专业人才有更大发展空间
在重大项目或攻坚任务中,按专业特长“组团式”选派干部参与
建立职业发展规划辅导机制,帮助干部对个人成长路径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
其他
31. 为了让干部考核评价更加精准,您希望采取以下哪些措施?(可多选)
建立干部“实绩档案”,对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进行纪实,突出对“潜绩”的识别和记录
完善立体化的评价体系,赋予同事、服务对象等多维度评价权重
区分岗位职责,设定差异化、可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
简化考核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台账内页和数据填报
强化考核结果在晋升、奖惩中的刚性运用
其他
32. 要更好发挥容错纠错机制作用,您认为关键在于?
进一步细化容错的具体情形和免责清单
简化认定程序,提高操作便捷性
加强对“容错干部”的跟踪关怀和公正使用
大力宣传典型案例,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
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
其他
33. 要让组织关怀更及时、更有效,您认为最应建立或完善的常态化机制是?(最多选三项)
建立干部岗位变动必谈、思想波动必谈、工作失误必谈、家庭变故必谈、受到表彰或批评必谈等“五必谈”制度
建立个人诉求报告和响应反馈机制
提供常态化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
针对子女教育、老人照护等家庭实际困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实质性支持或解决方案
其他
34. 关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您还有哪些宝贵的意见或建议,能否分享一个您亲历或观察到的具体事例或举措(正负面皆可)?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